国学知识 分类图书

找到 2033 本图书

什么是《大藏经》

国学知识 佚名

大藏经,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起初叫作“一切经”,后来定名为“大藏经”,“藏”有“保藏”的意思。因其内容十分广泛,故称“大藏经”,又称“藏经”。其内容主要由经、律、论叁部分组成,又称为“叁藏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教为信...

查看详情

禅宗的心灵之道

国学知识 佚名

在道家和儒家之后,中国历史又产生了以慧能的《坛经》[1]为代表的禅宗智慧。禅宗作为佛教,不仅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而且甚至将自己的源头直接追溯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为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

查看详情

“不由经教”与“由教悟宗”

国学知识 佚名

中国禅宗的真正建立,是以慧能禅作为标志。而慧能禅的显著特色,即在于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顿悟成佛。这“不立文字”的“文字”,自然也包含佛教经籍。“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有尘埃。”(注:《坛经》、《大正藏》卷四八,348b。)神秀的禅偈,注重不间断的修行,包括阅读佛经,从经文...

查看详情

金刚经的精髓其实是“破执”,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国学知识 佚名

我们今天常常听人说“金刚经讲的是空”,或者说它教人看破红尘、四大皆空。但这些理解,其实只摸到了金刚经的表皮,而没有深入到它的骨髓。佛经的语言本来就玄妙,再加上传统译文多是文言文风格,读起来艰涩晦涩,于是很多人只记住了几个耳熟能详的句子,比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却没弄明白这些话...

查看详情

阴间判官那些事:冥府里的“公务员”如何分工?

国学知识 佚名

人死之后会去哪儿?古人讲,魂魄出窍,三魂七魄被引到阴司,也就是地府,由阎王爷主审,之后决定是转世投胎、升天成仙,还是下油锅、投畜道。可问题来了,地府那么多亡魂,阎王一个人哪管得过来?这时候,就轮到了一个重要角色登场:判官。说起地府判官,大多数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副画面:一位面色青白、身穿官服的老爷,...

查看详情

修道先除“内鬼”,三尸神到底是什么?

国学知识 佚名

古人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可有时候,让人贪、让人嗔、让人痴的,未必就是外头的世界,而是身体里住着的“内鬼”在作怪。这个“内鬼”,在道教里就叫做“三尸神”。别急,这不是妖怪小说,也不是现代玄幻设定。三尸神的说法,早在《云笈七签》《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等道教古籍中就有记载。简单来说,这三位“尸君”...

查看详情

孔子的宗教层面和“命”的概念

国学知识 佚名

关于孔子的宗教(或者说孔子根本就没有宗教)这个问题已经引发了许多讨论。其中的大部分讨论都是围绕着一个西方词语所作的某种西方定义而展开的。既然西方对于宗教的定义大部分都是指向人与非人类宇宙中引起人们敬畏的神灵层面(而不是仅仅指向人的主观心境或神圣仪礼),因此,我将在这里着重谈孔子对非人类领域的态度。有...

查看详情

儒学“游魂”及其命运

国学知识 佚名

一,儒家学说及其建制化五四以来,自由主义者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更多的是采取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分道扬镳,针锋相对,五四领袖之一陈独秀直接地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理之自然,无足怪者。”⑴殷海光先生把“抨孔”列为判断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标准之一。现代自由主...

查看详情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的冥想

国学知识 佚名

两千五百年前,在孔子生活的时代,黄河流域的华夏族遭遇到第二次“洪水时代”。那人欲的洪流“浩浩怀山襄陵”1,吞没了当时的文明世界。在各文明民族中,注重历史与经验的华夏族最先在心智上发育成熟。随着理性的成长,周人所信仰的“临下有赫”2的上帝逐渐失去了仲裁万物作福作祸的威权。《诗》上说,“疾威上帝,其命多...

查看详情

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国学知识 佚名

人类通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努力和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更多的自由。然而,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人类通过各种努力和活动创造出来的成果,往往在给人类增加某些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限制和烦恼,或者是只给一部分人增加了自由,而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了更大的不自由。这种人类创造活动的事与愿违的现象,就...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