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分类图书

找到 2007 本图书

孔子的“诗兴”学说及其哲学贡献

国学知识 佚名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论语》原典中,不仅凝练了孔子的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学说,还饱含着孔子的诗学智慧成果,积淀而成“诗兴”学说。相对于学界关于孔子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的丰富研究成果而言,“诗兴”学说尚存在非常广阔和深入探讨的学术空间。本文即从“诗兴”学说的理论根源...

查看详情

“四书五经”影响下的清代通俗小说编刊

国学知识 佚名

有清一代,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无不受“四书五经”的影响。清政府袭用明制,以《四书》科举取士。康熙为《四书解义》作序,强调“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有意将“君权正统”与“理学道统”相结合,借程朱理学维系统治秩序。官方的文化政策促使...

查看详情

秦统一原因略论

国学知识 佚名

秦统一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影响深远。迄今为止,探索秦统一原因的论述很多,均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近日,李禹阶教授在《制度效应与资源整合:秦王朝大一统原因再探》中指出,秦国横扫六国,建立统一国家,本质上是秦国在制度重构与资源整合上不断调适的结果,取得凌驾于关东六国之上的巨大优势。王子今教...

查看详情

孔子母亲颜徵在的教子智慧

国学知识 佚名

颜徵在(约公元前568——前535年),孔子的母亲,被后世君王加封为启圣王夫人。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孔子家语》记载:“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在孔子3岁时,叔梁纥病故,此后颜徵在和孔子相依为命。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孔子的成长与母亲的辛苦抚养和精心...

查看详情

《世说新语》与《红楼梦》的文化共性

国学知识 佚名

一般而言,伟大的经典总是具有某种“超越性价值”。所谓“超越性价值”,盖指作品所蕴含的超越时代、族群、地域、意识形态、乃至文化的独特精神价值。这种精神价值包括生命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哲学价值和人类价值。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文言笔记和白话长篇的两部代表作品,《世说新语》与《红楼梦》无疑都是具有“超...

查看详情

李顺死年考证

国学知识 佚名

大蜀农民军领袖李顺究竟死在哪一年,在宋代当时就有歧异的说法,而且在起义失败的淳化五年(994年)五月里,就有人提出了怀疑;只是由于宋太宗确认李顺已被捕杀,没人再敢公开议论,后来官修实录依此记载下来。调子既已确定,当代人所撰史书就以《太宗皇帝实录》 [1] 为准,一律向它看齐。这就成了主张李顺死于淳化...

查看详情

茅盾与中国古典小说

国学知识 佚名

伴随着时光流逝,现代文学巨匠茅盾越来越呈现出其恢宏、厚重、崇高的气象和品格。对于茅盾的精神世界和文学成就,学术界和评论界已有过深入发掘与精彩阐释,只是在拾遗补阙的意义上,似乎还有一个维度值得用心留意,这就是细致梳理茅盾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关系。而厘清这一关系,不仅有助于人们通过富有历史纵深感的审视与观察...

查看详情

佛教两大派系:大乘与小乘的真相

国学知识 佚名

说起佛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南传小乘”和“北传大乘”——好像小乘佛教在东南亚那一带,大乘佛教在中国、日本、韩国,仿佛一南一北分得泾渭分明。有人还以为,小乘是“自了汉”,大乘才“度众生”,所以大乘“更高级”。可真相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从头讲起,看看这两“乘”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怎么一路走到了今天。故事...

查看详情

清朝何以速亡

国学知识 佚名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至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只有短短四个月时间,灭亡之速,实所罕见。清朝何以速亡?最好先看看武昌起义半个月后拥护清朝的民选资政院议员对时局的感受。10月22日,第二届资政院会议按期举行开幕典礼。至26日,湖北、湖南、陕西相继独立。27日,有议员提出“顺人心以弭乱...

查看详情

宋王朝的极端政治

国学知识 佚名

岭南: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38岁。这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平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情:发动变法。他也只做错了一件事情:停止变法。有人指责他没有推进民主体制,我以为这跟指责乔丹(国际篮球明星)为什么不踢足球一样不靠谱。他在他的年代,只能作出符合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选择。宋神宗撒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