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理哲学 分类图书

找到 1114 本图书

论语说[辑佚]

儒理哲学 苏轼

苏轼晚年创作的经学著作,苏轼于儒家经典多有涉猎,尤其是对《论语》颇有研究。贬官黄州期间,他就曾撰成《论语说》初稿。《黄州上文潞公书》说:“到黄州,无所用心,辄复覃思于《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遂因先子之学,作《易传》九卷。又自以意作《论语说》五卷。”迁居海南期间,完成定稿。《答李端叔三》...

查看详情

四书改错

儒理哲学 毛奇龄

注释书。清毛奇龄撰。成书不久即毁佚,现行刊本是其后人偶从书贾得之而于嘉庆十六年(1811)刊行的。题云《改错》,系改朱子之错。朱子作《四书章句集注》,自谓铢两悉称,经数百年无微词。但朱注详义理而略名物,义理也不能说无谬误。毛奇龄治经专主攻朱。是书更深文周纳,杂以谩骂。卷首有唐彪序。是书系奇龄晚年整理...

查看详情

东莱博议

儒理哲学 吕祖谦

亦名《东莱左氏传议》。南宋吕祖谦著。共4卷,原本168篇,但通行本仅86篇。古文教材,适于学童所用。据作者书中自叙,此书“为诸生课试之作也”。乡居教馆时与学生“谈余语隙,波及课试之文”,“思有以佐其笔端,乃取左氏书,理乱得失之迹,疏其说于下”。因作者曾隐居东莱(今山东蓬莱县),学者尊称东莱先生,故此...

查看详情

管子探源

儒理哲学 罗根泽

罗根泽著,中华书局1931年4月出版。本书是一部对《管子》进行考证辩伪的著作。作者认为《管子》非出一人之手,于道、法等各家学说保存最多,诠发甚精,是战国秦汉学术的宝藏。作者依据先秦两汉各家之书,参以前人论辩之言,对《管子》进行探源,从横的方面分某篇为某家,从纵的方面分某篇属某时。全书分八章,前有《叙...

查看详情

传习录集评

儒理哲学 梁启超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原著、近代学者梁启超点校,该书以梁启超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校订本为底本,结合民国十三年(1924年)铅印本进行修订,新增4万字梁启超所著《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1926年讲稿)。全书包含三部分主体内容: 王阳明《传习录》原文及历代注释, 梁启超校勘记与集评批注, 新增讲稿《王...

查看详情

读礼疑图

儒理哲学 季本

季本(1485-1563),字明德,号彭山,浙江会稽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曾任建宁府推官、监察御史、长沙知府等职,因锄击豪强过当罢归,里居二十余年,讲学著书不辍,是王阳明的弟子。 季本早年丁忧,家居十二年,期间对经史等学问深入研究,后师事王阳明,受其影响。该书是他致仕后撰写的,序于嘉靖戊申(二十七年)...

查看详情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儒理哲学 蒋维乔

蒋维乔编著。上海中华书局1932年1月初版,1934年5月再版,1936年3版。 本书原系作者在光华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叙述清康熙初年以来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变迁的历史。全书分复演古代学术之时期、吸收外来思想之时期两编,叙述了程朱学派、陆王学派、朱王折衷派、关洛闽学派、考证派、实用派、公羊派等学...

查看详情

周官集注 [标点本]

儒理哲学 方苞

清方苞诠释《周礼》的著作。成书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十二卷。是书仿宋朱熹之例,汇集诸家之说,阐发《周礼》原意。认为《周礼》皆礼、乐、兵、刑、食、货六官格式,非记礼之文,后儒因 《汉书·艺文志》 中《周官》六篇列于礼字,相沿误称《周礼》。作者编纂是书的目的,意在恢复《周礼》初委。书中之注,多引...

查看详情

礼记训纂

儒理哲学 朱彬

四十九卷。清朱彬撰。《礼记训纂》书首有林则徐序,谈到朱彬作《礼记训篡》乃承袭王懋竑经法、又与刘台拱,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切磋有年,析疑辨难,多有考求,故书中采此四家之说最多,旁证以清初至乾嘉间诸家之书,不下数十种。且始终以《礼记》郑注孔疏为主,撷其精要,综以古今,不薄今而爱古,亦不别门户之见,实乃《礼...

查看详情

尚书史话

儒理哲学 马雍

中华书局,1982出版,马雍著,《尚书》是我国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其中保存了殷周时代的若干历史文件和原始材料,对于研究先秦史的人来说是一部必读书。这部史籍素以文辞古奥难懂著称,而且从先秦到唐代这部书的版本和内容经历有多次变化和曲折离奇的历史,其中还掺进了不少伪造的篇章,后经宋代以来许多学者的怀疑、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