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骧陆 的图书作品

找到 18 本图书

学佛心要

佛学宝典 王骧陆

在《学佛心要》中,王骧陆强调学佛是求觉悟,目的是去苦得乐。他指出世人无论贫贱还是富贵,都有诸多痛苦,总名为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而要摆脱这些痛苦,就需要明心见性,修心是关键。他认为修的意义在于回复本来,因为人本来是觉,本来不苦,只是因为迷失才陷入痛...

查看详情

心性释义

佛学宝典 王骧陆

王骧陆认为,世人所指的 “心” 往往是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即被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所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念头和影像,这并非真正的心,而是妄心、幻影。真正的心本位勿移,善无所加,恶无所损,此不可移者假名曰菩提,也就是不生不灭的性,它是无相而真实不虚的实相。...

查看详情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解释

佛学宝典 王骧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般若部经典的核心纲要,全文仅 260 字,却浓缩了般若思想的精髓,被誉为 “经中之经”。王骧陆居士作为近代佛教净土宗与禅宗的重要大德,其对《心经》的白话释义,以 “贴合修证、直指心性” 为特点,不重繁复名相,更侧重从 “心性修持” 角度拆解义理,将深奥的般若...

查看详情

净土印心法要

佛学宝典 王骧陆

民国印心宗第二代传人王骧陆著,熔禅、净、密三宗精髓于一炉,以 “心印” 为纲阐释净土实义,为印心宗重要文献。全书围绕 “净土即自性” 展开,分 “明旨、不二、往生、修证三昧” 等八部分,以问答与偈颂解析修行要诀。 核心内容立足 “心性本净”,提出 “我与佛不二” 的根本见地 —— 佛与众生本具同源佛...

查看详情

菩提法用

佛学宝典 王骧陆

德是要教养的,才是要磨练的,德是要气化的,才是要观摩的。先以养德作根基,不但成才,且可使之用才。否则徒为人用,人或因其不德,明知有才而不敢用,岂不可惜。才难之叹,遂自古已然,不知处处有才,苦于不懂得用法。所以不怕无才,只怕无用之人。遂有弃才之叹,弃不单是人弃,抑且自弃。人人应当自立,何可依赖。在社会...

查看详情

观微杂说

佛学宝典 王骧陆

观相不如观气,气清而厚者为上,清主贵,厚主寿。观气何如观心,心浑厚者虽愚必有后福,心伶俐者虽慧未必有寿。然有愚而诈,外薄而心地厚者,当察其行。...

查看详情

养生论

佛学宝典 王骧陆

凡使身体失去健康的总原因,在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凡人精力有限,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能如是正常,断无多病之理。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时工作时,不感兴趣,或工作紧张,这八小时吃力,过于十二小时,所以心难维持,日多思虑,夜梦多惊,失眠开始,胃纳不良,便...

查看详情

学佛丛谈

佛学宝典 王骧陆

人生的悲欢苦乐只是心的作用,一切造作也是心的作用,佛度众生,只是要人觉悟,心上再来个心,了解人生的所以然。觉是感觉环境的幻化,悟是悟到自心的缘妄,外不被环境所惑诱,内不被妄心所转辗,明白自己天然有个自主独立性体,虽然一时糊涂妄作,一觉便回到本来。所谓悲欢苦乐,和一切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不再上当,这是...

查看详情

金刚经分段贯释

佛学宝典 王骧陆

金刚经凡六译,而世之读颂者,每奉秦译,盖喜其文之简净易读也。以故文人注释,多至数十家,类皆释文而疏于述义,般若宗旨远矣!夫般若者,心华妙谛,无实无虚,密密深深,千圣不识,岂一家之私言可尽其奥哉。...

查看详情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佛学宝典 王骧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此四句为全经总持,首一句又为四句之总持,言修行成佛,须至大自在为止。自己自在,更度他人至自在者为菩萨,而其妙用在一观字,观个本来,言自己和众生本来自在,之所以不自在者,徒因迷而不觉,枉自烦恼,若欲修复本来,还得起般若妙观之用,悟入本来,以慧...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