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贮疏》

贾谊 两汉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自《汉书·食货志》

翻译

管子说:“粮仓充实了,百姓才会懂得礼节。”百姓生活贫困却能治理好国家,从古至今,都没有听说过。古人说过:“一个人不耕田,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人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生产财富是有时限的,而如果使用起来毫无节制,那么物资必然耗尽。古代治理天下,细致入微,所以国家积蓄充足,足以依靠。如今人们背离农业这个根本,去追逐工商业,靠别人吃饭的人太多,这是天下的大害;奢侈浪费的风气日益滋长,是天下的大祸。
这些危害公然盛行,却无人制止;一旦大难临头,也没有办法挽救。创造财富的人很少,而挥霍浪费的人却很多,国家的财产怎能不枯竭呢?汉朝建立以来,将近四十年了,无论是国家还是百姓的积蓄,仍然令人悲哀痛心!一旦遇上天灾,久旱不雨,百姓就会惊恐不安;收成不好,粮食无收,就只能卖掉儿女来换取食物,这样的事我已经听过了。哪有治理天下到了如此危险的地步,而君主还能安然不动的道理呢?
世上有丰收也有饥荒,这是自然的规律,连大禹、商汤都经历过。假如不幸遇到方圆二三千里范围的大旱,国家拿什么来救济百姓?一旦边境突然发生战事,需要调动几百万军队,国家又拿什么来供应军需?战争与灾荒接连而来,天下财力将被彻底掏空,那时强壮的人会聚集起来反抗作乱,疲惫的老弱病残只能交换孩子吃骨头充饥。
政令还没有完全畅通,远方那些有野心的人便会纷纷起兵造反。等到那时候才惊慌地想办法,还来得及吗?积蓄储备,是天下的命脉。只要粮食充足、财富丰盈,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用它来进攻就能夺取胜利,用来防守就牢不可破,用于作战也必能取胜。安抚敌人、招揽远方之人,又有谁不会前来归附呢?
现在应当引导百姓回归农业生产,让他们都从事根本之业;让天下人都靠自己的劳动过活,那些靠小手艺和游手好闲为生的人,也要转行务农,这样国家积蓄充足,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此便可以实现富强安定的天下,可是现在反而让人忧心忡忡,我私下里替陛下感到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