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西山隐者不遇/山行寻隐者不遇》

丘为 唐代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翻译

孤零零一座茅屋伫立山巅,沿着陡峭山路攀爬许久才抵达门前。轻叩柴门却无人应答,透过缝隙只见室内案几静默陈设。想来他不是驾着柴车外出,便是在秋水畔悠然垂钓。机缘交错未能相遇,空留一片仰慕之情。
新雨洗过的草色青翠欲滴,晚风穿过松林在窗边低吟。置身这般幽寂天地,耳目心神皆被涤荡一新。虽未与主人对坐畅谈,却已领会山居的清静真谛。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又何须执着等待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