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旻》

佚名 先秦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谋臧不从,不臧覆用。
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
谋之不臧,则具是依。
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
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
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
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
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拼音

mín tiān jí wēi, fū yú xià tǔ.旻天疾威,敷于下土。móu yóu huí yù, hé rì sī jǔ? móu zāng bù cóng, bù zāng fù yòng.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wǒ shì móu yóu, yì kǒng zhī qióng.我视谋犹,亦孔之邛。xī xī zǐ zǐ, yì kǒng zhī āi.潝潝訿訿,亦孔之哀。móu zhī qí zāng, zé jù shì wéi.谋之其臧,则具是违。móu zhī bù zāng, zé jù shì yī.谋之不臧,则具是依。wǒ shì móu yóu, yī yú hú dǐ.我视谋犹,伊于胡厎。wǒ guī jì yàn, bù wǒ gào yóu.我龟既厌,不我告犹。móu fū kǒng duō, shì yòng bù jí.谋夫孔多,是用不集。fā yán yíng tíng, shuí gǎn zhí qí jiù? rú fěi xíng mài móu, shì yòng bù dé yú dào.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āi zāi wèi yóu, fěi xiān mín shì chéng, fěi dà yóu shì jīng.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wéi ěr yán shì tīng, wéi ěr yán shì zhēng.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rú bǐ zhù shì yú dào móu, shì yòng bù kuì yú chéng.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guó suī mí zhǐ, huò shèng huò fǒu.国虽靡止,或圣或否。mín suī mí hū, huò zhé huò móu, huò sù huò ài.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rú bǐ quán liú, wú lún xū yǐ bài.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bù gǎn bào hǔ, bù gǎn féng hé.不敢暴虎,不敢冯河。rén zhī qí yī, mò zhī qí tā.人知其一,莫知其他。zhàn zhàn jīng jīng, rú lín shēn yuān, rú lǚ bó bīng.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翻译

苍天暴虐,降下灾祸到人间。国策邪僻,何时才能终止?好的计策不被采纳,坏的主意反而被重用。我看这些谋划,实在有害无益。人们互相攻讦、诋毁,真是令人悲哀。如果有人提出良策,却偏偏被拒绝;若是馊主意,反倒全盘听从。我看这朝政,究竟会走向何方?我已多次占卜,龟甲都厌倦了,也不再给我启示。出谋划策的人虽多,却无法成就大事。满朝议论纷纷,谁又敢承担过失?就像一个人边走路边问路,结果始终找不到方向。可悲啊,这治国之策,不依古人之道,不循大道之理。只听浅近之言,只为琐碎之事争执。好像盖房子却向路人求教,终究无法建成。国家虽大,也有圣贤与庸人之分;百姓虽多,也有聪明、有谋略、有庄重、有能干的人。就像泉水奔流,不会因一人而败坏整体。我不敢空手打虎,不敢徒步渡河,人人只知其一,不知更深的道理。我心中惶恐不安,如站在深渊边缘,如行于薄冰之上。

赏析

小旻鉴赏  全诗六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后三章每章七句。  第一章突兀起句,以怨天的口气发端,指出当前王朝政治的灾难是“谋犹回遹”,昏庸的国王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结果“谋臧不从,不臧覆用”,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愤慨和忧虑。第二章进一步指出,所以造成这种政治上的混乱局面,是由于一些掌权者叽叽喳喳、党同伐异。他们“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因而诗人再次发出感叹:这样下去,不知国家要弄到什么地步!从而加深了第一章内容的表述。第三章,作者用“我龟既厌”这一典型的事例再次表示对王朝政治、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并指出,朝廷上虽然“谋夫孔多”、“发言盈庭”,但都是矢不中的、不着边际的空谈。接着第四章又进一步说明,当前王朝的政令策谋,上不遵古圣先贤、下不合固有规范,而国王还偏听偏信、不加考究,就使王朝的策谋更加脱离实际了。第五章作者又以谏劝的口气说,国家各种人才都有,国王要择善而从,不要使他们流散、消亡。这实是对周王发出了警告。最后一章,作者再次表达了自己忧虑国事的深沉心情,其中“战战兢兢”三句,生动形象、寓意鲜明,写出了自己焦虑万状的心态,广为后世所引用,早已成为著名的成语。  由上述内容,与其说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不如说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更确切些。当然,政治讽刺也是一种政治抒情。作者以“谋犹回遹”为此诗中心议题,以对国事的忧虑为主线,以感叹的语气贯穿始终,从中把叙述、揭露、讽刺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表述,从而形成了此诗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和感情深厚的显著特色。从谋划的正邪、决策的当否,能看到政治的弊端以至国家的命运,表现了作者具有比较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并忧心忡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为国事操心,表现了作者具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感情,这些也就是此诗思想价值之所在。

分析

小旻创作背景  此诗为讽刺周代昏庸的统治者而作。《毛诗序》说:“《小旻》,大夫刺幽王也。”郑笺又订正说:“当为刺厉王。”朱熹《诗集传》不明言讽刺何王,只说“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综观全诗,作者应该是西周王朝末期的一位官吏,至于是讽刺周幽王还是周厉王,诗无明证,只好用“最高统治者”统而言之。不论是幽王还是厉王,他们都骄奢腐朽,昏愦无道,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听信邪僻之言,重用奸佞之臣,不知覆灭之祸,已积薪待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