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女儿行 ( 册4 卷125 页1258a)》

王维 唐代
〔时年十六。
一作十八〕洛阳女儿对门居。
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
侍女金盘[鱼会]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
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
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福贵在青春。
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
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
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
妆成祗是薰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
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
贫贱江头白浣纱。

翻译

她十六岁那年(也有人说十八岁),住在洛阳城里,和我家门对门。她的容貌正值最美的年纪,刚刚十五出头。她的丈夫骑着一匹青骢马,马嘴上套着贵重的玉制缰绳;侍女端着金盘,盘中盛着鲜美的鲤鱼。
她家的雕梁画栋与朱红高楼彼此遥遥相望,屋檐下垂着红桃绿柳,随风轻摆。她被罗帷轻送,登上香气扑鼻的华贵马车;又在归来时,手持宝扇,步入装饰华丽的九华帐中。
她的夫家富贵荣华,正当青春得意之时,气度豪放,生活骄奢,比那富豪季伦还要显赫。他亲自教她这位碧玉般清丽的女子跳舞,甚至不惜将珍贵的珊瑚随手赠人。
春天的清晨,九微灯的火光渐渐熄灭,花瓣般的灯光碎片如片片飞花,飘落在精致的窗棂间。她玩耍过后,连整理乐曲的时间都没有,梳妆完毕便只是静静坐着,点起香炉,任香气缭绕。
她在城中结识的都是富贵人家的朋友,日日夜夜来往于权贵赵李之门。可谁又能想到,在江南水边,也有一个像越女那样容颜如玉的女子,却只能贫贱地在江头浣纱洗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