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

作者: 圣严 分类: 佛学宝典

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

佛教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所以,原始时代的佛教徒乃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过的是沿门托钵,所谓「一钵千家饭」的饮食生活;他们不选择托钵的对象,也没有所谓洁净或不洁净,神圣或不神圣的饮食禁忌,为的是一律平等、广结善缘。相沿迄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上座部的佛教区域,还保留著当时的古风,也就是供养者供养什么就接受什么,没有选择、挑剔的余地,只要不是特为某一些托钵者而杀,纵然鱼肉等食物,也不拒绝,这就是为什么小乘佛教不规定必须素食的原因。

素食是佛教所强调和鼓励的,如果能够办到的话,这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不是现代人为了健康和经济的原因。事实上,肉食既伤慈悲,也的确有损健康,所以,大乘经典如《梵网经》、《楞严经》等都强调素食,严禁肉食。

至于荤腥,应有分别,所谓「荤菜」,是指具有恶臭味的蔬类,例如:大蒜、葱、韮菜、小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瞋,熟食助淫。在比丘戒律里面则规定:吃了荤菜要单独住,或者距离他人数步以外,并位于他人下风而坐,或者必须漱口至没有恶臭为止。这主要是为了不扰乱大众,所以,不得食荤。并且在诵经之前,为了不使听经的鬼神发瞋和起贪,最好不吃荤菜。所谓「腥」就是指肉食。辣椒、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等都算是香料,不算荤菜,不在戒律所限。

至于不得饮酒,在印度乃是佛教徒的特色,其它宗教不仅不戒酒,甚至认为酒能通神。本来酿酒不须杀生,并且可以成为药物之一种,不应列为宗教的禁忌;但因为佛教重视智慧,若多饮酒容易乱性,而饮酒之后还能够自制而不致昏乱的人不多,所以,为了保持经常清醒,利于精进的修行,特别是为了达成修定的目的,必须戒酒。至于一般大众,若据孔子所说的「饮不及乱」,无伤大雅。所以若受五戒而不能戒酒,也可以舍掉酒戒或不受此一酒戒,还不失为三宝弟子。

若将酒当作菜的佐料,如已没有酒味,失去醉人的力量,应该不在酒戒之限。故在中国的新兴宗教-所谓理教也戒酒;当在必须用酒的场合,以醋代理,例如以醋代替烹饪的佐料,因为此时的醋已无酒性。

如果进入荤菜馆或居家时家人之中有人吃素,也有人吃荤,能够使用荤素两种不同炊具和餐具,是最为理想。因为荤素的气味不同,对于饮食者的感受也不一样,为了习惯上的理由,保持清净是必要的。可是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在开悟传法之后,隐于猎人队伍之时,仅吃肉边菜,而避菜边肉。不吃肉是为了慈悲众生,还吃菜是为必须生存,因此在生活条件无法强求的条件下,用肉食的炊具来煮素食,那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

对于烟、麻醉品的观念,在佛制的戒律,可因病而由医生处方使用;不仅是烟,乃至于酒,在不得不用的情况下,不算犯戒。当然,不能假藉治病而贪口腹之欲去吸饮烟酒和麻醉品。抽烟是为防止瘴气,在瘴疠发生和弥漫的地区,出家人可以适量地吸烟;否则,为了威仪,应该戒除。若是为了刺激、嗜好、无聊等原因而抽烟,那就不为佛戒所许。在南方热带地区,嚼槟榔也是为了防止呼吸器官感染疾病;但是在不为治病的情况下,那就成了有失威仪和损伤形象的一种恶习。

烟、槟榔都非饮食中的必需品,对人体少用是为了治病,多用则有害无益。例如:酒精过量者中毒;烟的尼古丁则伤肺损气并为致癌的原因;槟榔的液汁,有损牙齿的健康,令珐琅质受到腐蚀,佛教徒能够不用最好不用。

至于蛋类,应该是属于腥类,因为它可以孵成为雏,而且它的味道,就是腥味,如果持素清净的人,最好不吃。虽然现在养鸡场所产的鸡蛋,是无性的,在消费巿场所买到的都是属于无生命的;但它很显然地并非植物,若从杀生的立场,吃无性卵,不算犯戒,也无损于慈悲,若以素食的习惯而言,便应当避免了。

关于乳制品,不属于肉食,也不属于腥食,因为牛羊吃草及五谷,所产的乳汁也不含腥味。饮乳既未杀生,也不妨碍牛犊、羔羊的饲育,而且是由人来饲养、控制乳量的生产,不会影响雏儿的生长与发育,所以,在佛的时代,普遍饮用牛乳,而且将乳制品分为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五级类,是日常的食品,也是必需的营养品,不在禁戒之列。而目前由于对乳量需求大,遂产生畜牧业密集式生产采乳,忽略动物本身的生理条件,有不少保护动物的团体抗议饮用乳制品,所以基于佛教护生慈悲立场,在购买乳制品时,应当考量乳品来源及其畜牧方式是否合乎自然方式畜养。

图书目录

学佛三书新序 1/79 自 序 2/79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3/79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4/79 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 5/79 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6/79 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7/79 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 8/79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9/79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10/79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11/79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12/79 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 13/79 如何做佛事? 14/79 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馈赠吗? 15/79 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 16/79 在家学佛如何课诵? 17/79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18/79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吗? 19/79 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吗? 20/79 持咒有用吗? 21/79 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 22/79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23/79 佛教对于命相、风水的看法如何? 24/79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是真的吗? 25/79 带业往生等于逃债吗? 26/79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27/79 念佛的人见到瑞相怎么办? 28/79 临命终时见瑞相就表示解脱吗? 29/79 如何辨明临命终时的魔境和接引? 30/79 什么是中阴身? 31/79 婴灵作祟之说有根据吗? 32/79 佛教对灵媒的看法如何? 33/79 佛教对神通、异能看法如何? 34/79 什么是五眼? 35/79 佛教的授记观念是什么? 36/79 佛是万能的吗? 37/79 成佛以后也要受报吗? 38/79 先度众生还是先成佛? 39/79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 40/79 广结善缘怎么讲? 41/79 「结缘」和「了缘」的意义何在? 42/79 神道设教也是佛教吗? 43/79 佛教称为无神论的意思是什么? 44/79 一神教的上帝是假的吗? 45/79 密教是什么? 46/79 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47/79 日莲正宗与一贯道也是佛教吗? 48/79 您是佛教徒吗? 49/79 怎样辨明佛经的真伪? 50/79 佛教如何适应民间信仰的要求? 51/79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52/79 个人自修和集体共修有什么不同? 53/79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54/79 魔考是真的吗? 55/79 如何选择明师? 56/79 如何一门深入? 57/79 何谓专修与杂修? 58/79 什么叫做易行道和难行道? 59/79 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 60/79 学禅若终生不悟怎么办? 61/79 「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是真的吗? 62/79 「地狱门前僧道多」是真的吗? 63/79 「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 64/79 卍字是什么意思? 65/79 莲花在佛教表示什么? 66/79 燃顶、燃臂、燃指有必要吗? 67/79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那里? 68/79 以出家僧众为佛教重心的传统能继续维持吗? 69/79 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70/79 佛教对于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71/79 佛教对神秘现象的看法如何? 72/79 可用物理现象来解释神秘的经验吗? 73/79 应该用科学观点解释佛法吗? 74/79 佛教的生命观是合乎科学的吗? 75/79 佛教的世界观是合乎现代科学的吗? 76/79 佛说的「圣言量」经得起考验吗? 77/79 佛教对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 78/79 附录:禅修疑难解 79/79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