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分类图书

找到 2007 本图书

杨朱是什么人

国学知识 佚名

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是一个虎气腾腾的黄金时代。当时诸侯争霸,战乱不断。于是,一位位思想家风起云涌,欲救百姓于水火中。孔子周游列国,倡导"礼乐";墨子摩顶放踵,提出"兼爱";孟子东奔西走,呼吁"仁义";后人所谓的"诸子百家"也应运而生。然而,圣贤们汲汲然奔走于天下,却无所建树。在这种情况下,若干思...

查看详情

古代八股文是什么

国学知识 佚名

1905年,自清朝政府一声令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八股文便很顺理成章地退出了文学领域。新文化运动兴起,八股作为封建旧文化象征之一,受到猛烈打击,此后可以说是"臭名远扬" ……时值今日,我们这一代,恍惚中还有"八股"这样一个名称,在脑中晃了晃,大致知道"八股"是贬义的东西,...

查看详情

汉赋是什么

国学知识 佚名

汉赋,无疑是古典文学中一种影响深远的体裁。刘勰在其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里说:"铺才逦文,体物写志"是赋之特征。前四字指的是赋的形式,后四字指的是赋的内容。《汉书·艺文志》载:"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赋是一种不同于诗词,也不同于文的文体,介于二者间。《诗》有"六义"...

查看详情

玄学是什么

国学知识 佚名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魏晋时期...

查看详情

孔子的德治思想

国学知识 佚名

"德治",是指以礼乐教化来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将遵守社会等级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变为一种自觉,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其中心思想便是对人民施行道德教化,以令人主动地心悦诚服,而不是靠严刑峻法来迫使人民畏敬。德治也是孔孟儒学大力提倡的政治主张,后来儒家把这种德治思想进行了发挥与弘扬,对传统政治影响巨大。"...

查看详情

孔子之义利观

国学知识 佚名

义,"义者,宜也"(《中庸》),便是"适宜"的意思,后来则代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尊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这概念出现得很早。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道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对国家、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都具有十分重创要的...

查看详情

儒学框架

国学知识 佚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 (宜、不固而中)———————————— 爱   仁 自己 克己 他人 爱人 ...

查看详情

儒学之忠

国学知识 佚名

“儒家”、“忠”,相对来说,人们对“忠”或许比对“儒家”这一概念要熟悉的多,但熟悉并不等于了解。事实上,一提到儒家之忠,人们首先总是会想到“愚忠”之类,而对忠、对儒家之忠的认识,恐不能基于此。何谓忠?查《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应该说,这便是忠的定义。"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 (《忠经&...

查看详情

儒学之勇

国学知识 佚名

一般来说,现代人多以为儒者便是埋头故纸堆而手无缚鸡力的书生,也不知何时,儒者还和"迂"、"呆"、"腐"、"酸"联了姻,而这显然与意识形态上象征武士精神的"勇"相去甚远。其实不然。我们通常所说的勇,大致上可分有三点来讨论,而这三点主次问题,套用孟老夫子的一句话来说便是:"勇德"为贵,"勇气"次之,"勇...

查看详情

儒学之孝

国学知识 佚名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