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分类图书

找到 2007 本图书

佛教论书《中论》

国学知识 佚名

佛教论书。又称《中观论》或《正观论》,与《十二门论》、《百论》合称三论宗据以立宗的“三论”。古印度龙树著,青目注释,后秦鸠摩罗什译,4卷。系印度中观派对部派小乘佛教及其他学派进行破斥而显示自宗的论战性著作。主要内容是阐发“八不缘起”和“实相涅槃”,以及诸法皆空义理的大乘中观学说。卷首的“八不偈”:“...

查看详情

佛教经典《解深密经》

国学知识 佚名

Jieshenmijing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基本经典之一。唐玄奘译。5卷。相传此经有梵文广本十万颂,汉译为其略本,一千五百颂。异译本有3种:①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相续解脱经》1卷;②北魏菩提流支译《深密解脱经》5卷;③南朝陈真谛译《解节经》1卷。此经以阐述大乘境行果为中心,分序、胜义谛相、心...

查看详情

“渔叟”张志和

国学知识 佚名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生他之前,他的母亲梦见腹部长出枫树。他本名叫张龟龄。十六岁时,他考中明经,拜见肃宗。肃宗十分赏识他,授任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张志和。后来,他因事获罪,被贬为南浦县尉。他被赦免之后,因为双亲去世,不再做官,转而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一书,并以此自号,...

查看详情

佛教经典《思益梵天所问经》

国学知识 佚名

《思益梵天所问经》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如来光明品第一,佛在迦兰陀竹林,与六万四千比丘,七万二千菩萨,及天龙八部俱。网明菩萨赞佛光明,佛为说种种光明之名,能利众生,并放光明。召东方思益梵天,同万二千菩萨来会。日月光佛,嘱以十法游于娑婆国土,于毁于誉。心无增减(一)。闻善闻恶,心无分别(二)。于诸愚智...

查看详情

中国所译最早的佛教经典《四十二章经》

国学知识 佚名

Sishi'er Zhang Jing佛教经典。1卷。相传此经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但由于中国文献中对此经的传译、名称及性质等记载多不相同,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长期争论,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早在东汉延熹九年(166)襄楷上书醒帝时就曾引用此经云:“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

查看详情

春秋学著作《春秋集传纂例》

国学知识 佚名

《春秋集传纂例》十卷。陆淳(?-805)撰。陆淳,字伯冲,因避唐宪宗讳,改名陆质,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着名经学家。据《旧唐书·儒学传》,陆淳少师赵匡,匡师啖助,啖、赵皆为异儒,陆氏因传啖赵之学而知名。后为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所推荐,拜左拾遗、官至左司郎中,后因故降为国子博士。曾任信、...

查看详情

清代春秋学著作《春秋究遗》

国学知识 佚名

春秋学著作《春秋究遗》清叶酉撰。此书多宗其师方苞《春秋通论》,但稍有以违。韩愈赠卢全诗有“《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之句,即此书名“究遗”之所出,故此书以芟除胡安国《春秋传》苛刻之说,《公羊》、《穀梁》附会之例,纠正《左传》浮夸不实之词为宗旨。叶酉认为:“三传误信传闻,有情理所必无之事,”...

查看详情

理学著作《西山读书记》

国学知识 佚名

《西山读书记》六十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西山读书记》共有甲、乙、丙、丁四记。《甲记》言性理,兼及治道,出处。大抵本于经史格言,而述以己意。宋元之际,仅有《甲记》三十七卷、《丁记》二卷传于世,而《乙记》、《丙记》不传,故马端临《文献通考》着录此书仅...

查看详情

宋代理学著作《先圣大训》

国学知识 佚名

《先圣大训》六卷。南宋杨简(1141-1125)撰。杨简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历任国子博士、着作佐郎、兵部郎官、将作少监、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与袁燮、舒璘、沈焕、并称“甬上四先生”。着有《慈湖遗书》、《慈湖寺传》、《杨氏易传》等。此书搜辑《论语》、...

查看详情

东晋高僧释慧远

国学知识 佚名

慧远(公元334-416年),本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西)人。13岁时随舅父游学洛阳,博综六艺,尤善老、庄。年21时从名僧道安出家,听道安讲《般若经》,豁然而悟,觉得儒道九流都是糠秕。晋哀帝兴宁三年随道安南奔襄阳,13年后前秦攻襄阳,道安分散徒众,慧远自带弟子数十人南下荆州,辗转至寻阳,见庐山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