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记 分类图书

找到 1904 本图书

十六国春秋

历史传记 崔鸿

北魏崔鸿撰。原书102卷,今本100卷。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成汉、前凉、西凉、北凉、后凉、后燕、南凉、南燕、西秦、北燕、夏等十六国史事。各国自成篇卷,称“录”;叙人物则称“传”。属纪传体国别史。原书约在北宋时散佚,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嘉兴兰晖堂百卷本《十六国春秋》问世,该书由嘉兴...

查看详情

别本十六国春秋

历史传记 崔鸿

十六卷。旧本为魏崔鸿所撰,载于何镗汉魏丛书中。其书出在屠乔孙本之前。十六国各为一录,并列僭伪之主有五十八人,但其余诸臣皆不为立传。全为载记之体。考察《崇文总目》有《十六国春秋略》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司马光之《通鉴考异》所引诸书,也称之为《十六国春秋钞》。《四库简目》:别本《十六国春秋》十六卷,旧本亦...

查看详情

桯史

历史传记 岳珂

宋岳珂撰,15卷。记载两宋故事,凡140余条。所述宋金和战、交涉诸事,皆较正史详备。 所录诗文,亦多足以旁资考证。 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鉴》,采是书资证。是书始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旧版刻于浙江嘉兴,现残存亡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刊本为常熟瞿氏之铁琴铜剑楼所藏,陈璧曾校勘、批点之,款式悉依宋本,后代诸...

查看详情

国语注

历史传记 韦昭

训诂书,三国吴韦昭著。又名《国语解》、《春秋外传国语注》。《国语注》是通过注解的形式疏通《国语》语言的书。韦氏注《国语》的目的,是因前代诸家注文字艰涩,是非相杂,他的注解要为“浅闻初学”服务。《国语注》文字非常简洁明快。原则是“因贾君之精实,采虞、唐之信善”,“参之以《五经》,检之以《内传》,以《世...

查看详情

逸周书

历史传记 佚名

这是一部记载周时诰、誓、命的汇编书,共有71篇,作者不详。原名《周史记》、《周书》、《逸周书》。司马迁、班固、许慎、马融、郑玄、郭璞等在编写史书的过程中均引证过此书所记载的材料,晋太康二年(218年),《汲冢书》发现。后来,古本失散。《汲冢书》之杂书等被补入,遂有《汲冢周书》。经宋代李焘、丁黼、王应...

查看详情

平宋录

历史传记 刘敏中

一名《大元混一平宋实录》,又称《丙子平宋录》。史书。元刘敏中撰。三卷。是书旧题杭州路司狱燕山平安庆撰,实为刊刻时未加详究之误。前有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郑琦、方回、周明三人之序。卷一、卷二记载元丞相伯颜率兵于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九月至十三年五月攻下临安,及宋幼主北迁之事。与《元史·伯...

查看详情

九州春秋

历史传记 司马彪

西晋司马彪撰。九卷,惟《隋书·经籍志》作十卷。记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及战争事迹。九州指司、冀、徐、兖、荆、扬、梁、益、幽。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

查看详情

松漠纪闻

历史传记 洪皓

宋洪皓撰。三卷。成书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皓字光弼,江西鄱阳人,政和(1111—1118)间进士。南宋建炎三年(1129),以征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被拘留燕京15年,其间随笔录有关于金国之事,以惧被金人发觉而焚其稿。后归宋,复追忆金国历史、政治以至杂事而成此书,颇详实可信。绍兴二十六年...

查看详情

契丹国志

历史传记 叶隆礼

旧题南宋叶隆礼奉敕撰。二十七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隆礼为淳祐七年(1247)进士,书在淳熙七年(1180)上进,其间相距六十七年,殊乖常情。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证,此书为元中叶人撰,假托隆礼之名。书凡《帝纪》十二卷,《列传》七卷,晋、宋、辽三国往来文书一卷,族姓、风俗及各种制度一卷,行程录及...

查看详情

满洲实录

历史传记 佚名

清初官修编年体史书。8卷,插图80余幅。用满、蒙、汉3种文字书写。一说成书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内容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大致相同,流传的汉文本与《皇清开国方略》基本一致,说明乾隆年间改写过。乾隆四十六年(1781)抄写两部,分藏于北京故宫和沈阳崇谟阁。四十八年又抄一部,藏于热河行宫。今流传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