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顶清音亭次宇文子重韵》

员兴宗 宋代
君不见昔贤声名渺云边,追慕茫茫千百载。
东山遗墨不尘埃,南海碑辞尚光彩。
是公胸怀冰镜清,当时玉署厌残更。
惟馀清梦到古寺,因为亭宇加修名。
亭边古洞可治易,何必竹溪师六逸。
清音不断山不磨,人间衮衮成今昔。
徃日中都朋党兴,贤者皆思御李膺。
元祐谏纸今最重,此亭返不蒙知音。
我闻胶西黄楼宾主列,赋就价喧君弟辙。
彼楼虽已陷幽都,名号犹为人记别。

翻译

你没看见古代贤人的名声已经消散在遥远的天边,人们苦苦追寻了无数代。东山留下的墨迹依然清晰,南海的碑文也依旧闪耀着光彩。这位先生心胸如同冰清玉洁的镜子,当时在官署中厌倦了残更的敲击声。只留下清净的梦魂来到古寺,于是为亭台楼阁增添了修缮的美名。亭子旁边古老的洞穴可以用来研究《易经》,又何必效仿竹溪六逸呢?清音绵延不断,山峦巍峨不朽,人间的荣辱得失早已成为过去。昔日京城中朋党之争兴起,贤能之士都渴望像李膺一样得到重用。元祐年间的谏纸如今最为珍贵,可惜这座亭子却没有遇到真正的知音。我听说胶西黄楼的宾主曾经并列,苏辙的赋作一出便声名大噪。那座楼虽然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的名字仍然被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