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霄纪实》

马元演 宋代
甲寅良月初,为拜帅垣檄。
遍走三荡所,村落怪荒寂。
人谓白升里,杭邑才咫尺。
杭有洞霄宫,神仙其窟宅。
惯是名胜游,不许俗眼识。
余虽一俗吏,心实慕名德。
痴儿官事了,此行乌可惜。
天气暖如春,得意马蹄疾。
仆夫嗟况瘁,告我请休息。
止宿萧市中,明朝辨行色。
未晓垂玉绳,向风嘶金勒。
行行十数里,渐渐仙境出。
始见九锁峰,穷眸望不极。
一似天为门,四山作扃鐍。
云烟一齐起,松桧万古碧。
岩洞是处有,名了难尽忆。
入拜大有庭,奇特更奇特。
洞天与福地,它山得其一。
惟此为两全,四字揭奎画。
主人贝道士,高志颇嗜客。
引谒帝宸殿,金钉朱户饰。
出示御书经,凤篆龙章笔。
拜手拈瓣香,举头看近日。
既见抚掌泉,又观松花石。
小愒漱玉轩,恍惊风雨夕。
再登虚白楼,顿觉天地窄。
迤逦游二洞,其东名大涤。
仰视洞中山,群崖翠欲滴。
蛟龙现鳞距,天产非人力。
石鼓清可听,石鱼亦堪击。
中有一小洞,谓能隔凡迹。
稚子曾入去,海声亲听得。
出洞见一井,石栏四围赤。
云是葛翁泉,大旱无竭泽。
西洞号栖真,却在山绝壁。
华盖垂于上,狮子横其侧。
非烟亦非云,蟠结斩如刻。
上有倒挂仙,疑是帝所谪。
棋台别东西,棋子散黑白。
又见方尺地,三人可容膝。
下如空谷声,必是仙隐室。
道士虽携持,余亦倦登陟。
归息翠蛟亭,寒玉走鸣瀑。
心目尽开豁,尘累涣然释。
坡仙纪旧游,壁间著遗墨。
吾得继清赏,奚必问姑射。
试观殊胜地,何年是开辟。
虽慕子长游,未学子真逸。
可惜系微官,匆匆整还役。
小子不不诗,数章□纪实。

翻译

良月初,我接到公文要前往帅府拜谒。为此我走遍了三处荡所,沿途村落荒凉冷清,让人感到奇怪。人们说这里是白升里,离杭州不过咫尺之遥。而杭州有座洞霄宫,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地方素来以名胜著称,但向来不轻易为凡人所见。
我虽只是个普通小官,心中却一直仰慕高洁风骨。如今手头的公务总算告一段落,此行怎会可惜?天气温暖如春,骑马飞驰也格外畅快。仆从却叹息疲惫,请求歇息片刻。我们在萧市停下住宿,打算明日再启程。
天还未亮,便已整装待发,迎着晨风勒马前行。走了十几里路后,渐渐进入一片仙境般的景致。首先望见九重山锁,一眼望去无边无际,仿佛天地间敞开了一扇大门,群山环绕如同门户紧闭。云雾升起,松柏苍翠,千百年来始终如一。一路上岩洞处处可见,名字繁多难以尽记。
走进大有庭,景象更是奇特非凡。这里既是洞天又是福地,其他名山能得其一已是难得,而此处却兼而有之。“洞天福地”四字乃奎章阁所题。
主人贝道士志趣高远,待客热情。他引我参拜帝宸殿,朱门金钉装饰华丽。还出示御赐经卷,龙飞凤舞的御笔令人惊叹。我恭敬拈香叩拜,抬头时仿佛看见日月在前。
接着又游览抚掌泉、松花石,稍作休息于漱玉轩中,恍惚听见风雨交加的声音。再登上虚白楼,顿觉天地狭小,心胸也为之一空。我们缓缓游历两个洞穴,东边的是大涤洞。仰望洞中山势,满目青翠欲滴。嶙峋山崖宛如蛟龙现身,皆是天然造化,非人力所能及。
洞中有石鼓声清越可闻,石鱼也可敲击成音。中间还有一个小洞,据说能隔绝尘世喧嚣。听说有个孩子曾进去过,亲耳听到海涛之声。出洞后见一口井,井栏赤红,传说是葛洪真人留下的泉水,即使大旱也不干涸。
西边的栖真洞位于山壁尽头,上有华盖般垂下的岩石,左侧如狮子横卧。那云雾缭绕的样子不像烟也不像云,像是刻在天上一般。还有倒挂的仙人像,疑似被贬谪下界的天神。又有东西棋台,黑白棋子散落其间。还有一方寸之地,仅容三人屈膝而坐,下方空谷回响,应是仙人隐居之处。
道士一路陪同,我自己也走得倦了。归来途中在翠蛟亭歇脚,寒玉般的瀑布水声鸣响耳边。心境豁然开朗,尘世烦恼一扫而空。当年苏东坡也曾到此游历,墙上尚留墨迹。如今我能继他之后欣赏美景,又何必去问那遥远的姑射山呢?
试看这殊胜之地,不知何时开辟而成。虽然敬佩司马迁游历四方的壮志,却未能像汉代隐士那样彻底归隐。只可惜身负微职,不得不匆匆返程。我本不善诗文,只能勉强写下几章纪实之作,略表此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