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后洞诗》

刘贽 宋代
寺久荒寂无足往,念有子厚弥陀碑。
独趋一里转岩腹,剥粉败赤逢门楣。
亭亭故碑亡旧主,覆以老屋疏且欹。
常嗟古人不可见,尚喜书志存於斯。
世言书字出心画,体制类彼人所为。
子厚少年颇疏隽,字合飘逸往不覊。
胡为气质反端厚,至今观者多有疑。
或云彼以窜逐久,志气软熟非前时。
或云高才尚薄世,故独立法无所师。
吾嗟世俗日无理,好恶不正论苦卑。
臆决万事岂独此,此书何媿人不知。
碑阴三百四十字,疏瘦劲丽何精奇。
九十二人姓名具,陈绩宝历元年题。
云此子厚二碑者,元和五年刊厥辞。
至是二月始建立,都其事者杨与倪。
尘蒙壁礙世未见,自我访寻初管之。

翻译

古寺长久荒废,少有人至,但心中常念及柳宗元那尊弥陀石碑。独自行进一里,转过山岩,剥落的红漆映入眼帘,门楣上刻着石碑。石碑孤零零地矗立,旧主已亡,被一座老朽的屋子覆盖,倾斜而疏离。常感叹古人难以相见,欣慰的是碑上的文字还在此留存。世人说字如人心,其风格亦如作者所为。柳宗元年轻时文笔洒脱,字体飘逸自由。为何后来气质变得稳重敦厚,让现今观者疑惑。有人说他因长期贬谪,志气软化,非昔日可比。也有人认为他的才华超越世俗,因此坚持独特,不随波逐流。我叹息世风日渐失序,人们的好恶判断过于偏颇。世间之事,岂能仅以此论断?这石碑上的字,又何需愧于无人知晓。碑背面刻着三百四十个字,风格疏朗有力,异常精妙。三百四十二个人的名字一一列出,皆标注于陈绩宝历元年的题名之下。据说这是两块子厚碑,元和五年撰文,直到这个二月才完成竖立,主持此事的是杨与倪。这些石碑长期被灰尘遮掩,未曾被人发现,直到我亲自探访,始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