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莺曲》

韦应物 唐代
东方欲曙花冥冥,啼莺相唤亦可听。
乍去乍来时近远,才闻南陌又东城。
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
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
前声后声不相及,秦女学筝指犹涩。
须臾风暖朝日暾,流音变作百鸟喧。
谁家懒妇惊残梦,何处愁人忆故园。
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绿。
不及流莺日日啼花间,能使万家春意闲。
有时断续听不了,飞去花枝犹袅袅。
还栖碧树锁千门,春漏方残一声晓。

翻译

天刚蒙蒙亮,花儿还笼罩在昏暗之中,黄莺的啼叫声清脆悦耳,彼此呼应着,听起来格外动听。它们忽而飞远,忽而靠近,声音时远时近,刚刚还在南边的路上啼鸣,转眼间又飞到了东边的城头。那声音仿佛是从皇家园林的上林苑中传来,又像是从下苑中飘出,绵绵不绝,仿佛带着深深的情感。黄莺的叫声时而婉转,时而停顿,显得格外娇媚,就像羌族的少年吹奏笛子,曲调还未完全掌握,前一声后一声并不连贯,又像秦地的女子初学古筝,手指还不够灵活。
不一会儿,温暖的晨风轻轻吹拂,朝阳渐渐升起,黄莺的啼叫声渐渐变成了百鸟齐鸣,热闹非凡。这声音惊醒了谁家懒散的妇人,打断了她的残梦;又让哪个愁苦的人,不由得想起了遥远的故乡。伯劳鸟飞过时,叫声急促而短暂;戴胜鸟落在桑田上时,大地已经绿意盎然。然而,这些鸟儿的叫声都比不上黄莺,它在花丛中每日啼鸣,仿佛让千家万户都沉浸在了悠闲的春意之中。
有时,黄莺的叫声断断续续,听不真切,但它飞离花枝时,枝条依然轻轻摇曳。它又落在碧绿的树上,仿佛锁住了千门万户的春色。直到春夜的更漏声渐渐消失,黎明的第一声鸟鸣才宣告了清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