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

韦应物 唐代
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
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
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
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云云。
喘逶迤,相纠错,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
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
秦家祖龙还刻石,碣石之罘李斯迹。
世人好古犹共传,持来比此殊悬隔。

翻译

周宣王在岐山南面举行盛大的围猎,刻下石碑来记载功绩,光辉灿烂。那些石碑形状如鼓,共十块,经历了风雨侵蚀和岁月磨蚀,字迹模糊,长满青苔,斑驳难辨。
如今有人用纸拓印这些文字,细细敲打清扫,墨色分明地呈现出来。可当整幅拓片展开时,却几乎无人能识,令人惊讶莫名,仿佛惊醒了沉睡的生灵,在云雾中奔走逃散。
那些文字曲折蜿蜒,相互交错,原来是周宣王的史官史籀所写。这一笔书法流传至今,穿越天地之间,其用心长久存在于幽深静默之中。
秦朝的始皇也曾在碣石、之罘等地刻石留名,由李斯书写。后人喜爱古文仍在传颂,但若拿来与此相比,差距实在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