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高》

沈周 明代
庐山高,高乎哉!
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谓即敷浅原。
培何敢争其雄?
西来天堑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涧道千丈开鸿。
瀑流淙淙泻不极,雷霆殷地闻者耳欲聋。
时有落叶于其间,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觅,石林幽黑号绿熊。
其阳诸峰五老人,或疑纬星之精隳自空。
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劂祖迁江东。
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钏于公。
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
昔闻紫阳祀六老,不妨添公相与成七翁。
我常游公门,仰公弥高庐。
不崇丘园肥遁七十淫,著作白发如秋蓬。
文能合坟诗合雅。
自得乐地于其中。
荣名利禄云过眼,上不作书自荐,下不公相通。
公乎!
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

翻译

庐山巍峨高耸啊!它绵延二百五十里,气势磅礴。高达两千三百丈,宛如大地上的巨人。它雄踞一方,连周围的山峦都不敢与之争锋。长江从西面奔腾而过,仿佛为它洗脚;早晚之间,云霞在它身边吞吐变幻。悬崖峭壁如鬼斧神工般劈开,山谷深邃如同巨人的门户敞开。瀑布飞流直下,声音如雷鸣震地,听的人耳朵都要震聋了。偶尔有落叶飘入其中,顺着水流直奔彭蠡湖,化作一道彩虹般的霜色。那传说中的金膏水、碧玉般的美景已经难以寻觅,只有幽暗的石林被称作“绿熊”。庐山的南面有五座山峰,形似五位老人,有人说它们是天上的星辰坠落凡间而成。陈夫子,字仲弓,世代居住在庐山脚下,他的祖先曾迁居到江东。他深知庐山的灵气非凡,即使远隔千里,也心向往之,特地前来拜访。陈夫子心中怀念故乡,渴望归隐于五老峰间的云松之中。听说曾经有人祭祀六位贤者,不妨加上陈夫子,凑成七位贤人。我常常出入陈夫子门庭,仰慕他的品德如同仰望巍峨的庐山。他虽然年逾七十,却不愿隐居山林追求安逸,而是笔耕不辍,写出的诗文像秋天的蓬草一样潇洒自如。他的文章与古籍相合,诗歌则典雅优美。他自得其乐,不被名利所累,既不上书自荐,也不攀附权贵。陈夫子啊,你胸怀浩瀚,超然物外,就像那展翅高飞的黄鹄,迎着天风翱翔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