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送黎六郎(寿阳公之子)》

韦应物 唐代
冰壶见底未为清,少年如玉有诗名。
闻话嵩峰多野寺,不嫌黄绶向阳城。
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
河南庭下拜府君,阳城归路山氛氲。
山氛氲,长不见。
钓台水渌荷已生,少姨庙寒花始遍。
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
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翻译

冰壶里的水已经见底,但心境还未真正清明,少年如美玉般俊秀,早已有诗名传扬。听人说嵩山脚下有许多荒凉的寺庙,他并不嫌弃自己官职低微,前往阳城任职。清晨离开富贵人家,骑马出了东郊,满路飞絮飘扬。在河南的庭院中拜见地方长官,回阳城的路上山间雾气缭绕。山雾弥漫,长久看不见远方。钓台边的水清澈,荷花已开始生长,少姨庙前寒冷,花儿才刚刚开遍。县里清闲,官吏傲慢,与尘世隔绝,他常种竹、疏泉,戴着头巾随意自在。不要说他只是个奉命行事的小官,哪里比得上长安那些为五斗米折腰的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