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保母帖》

王易简 宋代
黄閍断刻得者谁,双松下殉方壶螭。
其文记述保母李,云是大令之所为。
点画安知尚年少,笔不可制从儿时。
当其翰墨托久计,异哉岁月如前期。
为怜樵人巧收拾,岂无行道犹嗟咨。
残砖裹送平原家,阅古众帖奚独遗。
穷诹远引商是非,具眼落落多传疑。
尘埃尺纸拂陈迹,闻君好事卷赠之。
简编无端发汲冢,陵谷何年沈岘碑。
坐中赏识本易厌,世外隐伏劳旁窥。
骚人胜士一朝玩,孝子慈孙千古悲。
君不见钟侯书法亦大奇,下穿墟墓求其师。

翻译

谁得到了这块断碑呢?它就躺在两棵古松之下,形状如同殉葬的方壶,上面盘绕着螭龙般的纹饰。碑文记载了一位名叫李保母的女子,据说这是王献之的手笔。谁能想到,他年少时便能写出如此精妙的字迹,那笔势仿佛不是出自孩童之手。当他写下这些文字、寄托长远之时,竟真如预言一般,在多年后被世人重新发现。
可惜这样一块残碑,却因樵夫的巧遇才得以保存;难道就没有路过的行人,为之感叹惋惜吗?如今这断碑被包裹着送到平原王家,那么多古帖都能流传至今,为何偏偏这一块差点遗失?人们从各地赶来考证它的真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正有眼力的人也感到困惑不解。
尘封已久的短纸一经拂拭,便重现旧日痕迹。听说你喜好收藏,便将此卷赠送与你。就像当年从汲冢中挖出的简册一样突如其来,又像岘山的石碑不知何时沉入了山陵谷地,难以寻觅。
在座诸人欣赏久了自然会厌倦,而真正珍贵的东西,往往藏在世人不易察觉之处,需要旁观者细心体察。无论是诗人还是名士,一旦接触到这件作品,都会为之一动;而孝子慈孙们,则会在千百年后仍为之感伤动容。
你可曾见过钟繇学书,也曾深入坟墓寻找老师的遗迹?书法之道,竟能令人痴狂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