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

佚名 先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
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
畏子不奔。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拼音

dà chē kǎn kǎn, cuì yī rú tǎn.大车槛槛,毳衣如菼。qǐ bù ěr sī? wèi zi bù gǎn.岂不尔思?畏子不敢。dà chē tūn tūn, cuì yī rú mén.大车啍啍,毳衣如璊。qǐ bù ěr sī? wèi zi bù bēn.岂不尔思?畏子不奔。gǔ zé yì shì, sǐ zé tóng xué.毂则异室,死则同穴。wèi yú bù xìn, yǒu rú jiǎo rì.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翻译

大车辘辘碾过黄土,你华贵的衣袍像初生的芦苇般青翠。我怎会不日日夜夜思念你?只怕你心中藏着畏惧,不敢回应我炙热的目光。
笨重的车轮吱呀作响,你锦绣的衣衫如红玉般明艳。我怎会不朝朝暮暮牵挂你?唯恐你终究缺乏勇气,不敢与我奔向远方。
若此生注定不能同檐而居,我仍愿在黄泉之下与你相拥长眠。若你怀疑这滚烫的誓言,请抬头看看天上那轮明月——它皎洁的光辉,便是我永恒不渝的真心。

赏析

大车鉴赏  此诗的意思简明直截。如果按照主人公是男子的说法,就是小伙子要求与姑娘私奔,并指天发誓,一定要和姑娘结合,生不能同床,死也要同穴。爱情的强烈、坚定、至死不渝,大概总可以感动姑娘了。  这首诗把环境气氛与主人公心情结合起来,相互烘托促进,是一个特色。第一章写小伙子赶着盖有青色车篷的大车奔驰,在隆隆的车声里,小伙子心潮澎湃:“岂不尔思,畏子不敢。”意思是说:姑娘,你到底敢不敢与我相爱相恋呢?小伙子的冲动,与姑娘的犹疑,制造了恋爱中的痛苦。第二章以沉重的车轮声,衬托小伙子内心的苦恼。这时候,小伙子终于明白了:姑娘的犹疑是因为她家里不同意这段恋情。因此,摆在面前的是:姑娘敢不敢、能不能不经父母许可就和小伙子私奔,结成夫妻。这是姑娘的终身大事,不能不慎重考虑。因为一旦遇人不淑,又背叛了父母,那么自己的前途就十分悲惨了。第二章既回溯了第一章姑娘犹疑的原因,又提出私奔有无后顾之忧的考虑。诗歌是由小伙子口中唱出来的,表示小伙子已经明白姑娘的处境和心思了。于是,自然地引出第三章:小伙子指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即使生不能同床,死后也要同穴。古人指天发誓是十分慎重的行为,这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时代极为庄严的仪式。因为他们相信,违反了诺言要受到天谴的。小伙子慎重的发誓,从意蕴而言,已是圆满地解释了姑娘的疑虑,使姑娘放心大胆地投向恋人的怀抱。从情节而言,诗歌却不再描述其最后结局了。人们可以从诗意延续中推想:这一对恋人,一定高高兴兴地驾着大车,奔向相爱相伴的幸福生活了。  这首诗,将环境气氛与人物心情相结合相衬托,把故事按情节发展而安排诗章,以心理推想取代完整故事结局,都有特色。

分析

大车创作背景  《毛诗序》说这首诗是“刺周大夫”,说他不敢信守诺言。这种说法后人提出质疑,因为全诗并没有更多的社会背景描述。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不过主人公是男还是女还有分歧。如果主人公是男子,那就是一位赶大车的小伙子和一位姑娘相恋,小伙子要求姑娘私奔(大概姑娘家里有人不同意他们结合),姑娘却有点犹豫不决,于是小伙子发下这个决绝誓言。如果主人公是女子,那就是一位女子热烈地爱着一位男子,想与他私奔,但又担心他不敢(男子可能是个有身份的人,和女子不是门当户对,但双方又有爱情),所以发下这个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