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来再赠陈子》

李梦阳 明代
冬十二月胡马来,白草飒飒黄云开。
沿边十城九城闭,贺兰之山安在哉?
传闻清水不复守,游兵早扼黄河口。
即看烽火入甘泉,已诏将军屯细柳。
去年穿堑长城里,万人齐出千人死。
陆海无毛杀气蒸,五月零冰冻河水。
当时掘此云备胡,胡人履之犹坦途。
闻道南侵更西下,韦州固原今有无?
从来贵德不贵险,英雄岂可轻为谟。
尚书号令速雷电,抱玉谁敢前号呼。
遂令宵旰议西讨,兹咎只合归吾徒。
我师如貔将如虎,九重按剑赫师怒。
惜哉尚书谢归早,不睹将军报平虏。

翻译

十二月的寒冬里,北方的胡人骑着马到来,白色的草在风中簌簌作响,黄色的云层裂开。沿着边疆的十座城池,九座都紧闭了大门,那贺兰山现在是否还安然无恙?听说清水之地不再坚守,流动的士兵早已控制了黄河的入海口。眼看着烽火传到了甘泉,皇帝已经下令将军在细柳驻扎军队。
回想去年在长城内部挖掘战壕,成千上万的人一同出击,却只有千人能够生还。无论是陆地还是海上,杀气腾腾,以至于五月份河水还能结冰。当初挖这些是为了防备胡人,可胡人行走在上面却如同平地一般无碍。听说他们南侵之后又继续向西进发,不知道韦州和固原现在是否还在?
自古以来重视德行而非仅仅倚仗天险,英雄怎能轻易就制定策略。尚书的命令如同雷电般迅速,谁敢怀揣宝玉而出声反对?于是朝廷日夜不停地商议西征之事,这个责任应当归咎于我们这些人。我们的军队勇猛如貔貅,将领们勇猛如虎,皇帝握剑于手,威严地指挥着大军。可惜的是,尚书早早地辞官归隐,无法亲眼看到将军们传来平定敌虏的好消息。
这段诗文描绘了古代边疆战事的紧张与悲壮,以及对于战略决策与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亲眼见证胜利的遗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