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行简见借诗稿以长句归之》

沈与求 宋代
文章偏忌声名早,富贵政须门第好。
了知二物不相关,风月膏粱兼者少。
刘郎天韵真不凡,飞腾宜在蓬莱岛。
年来穷愁已到骨,只有珠玑落残稿。
纷纷馀子何能追,定向诗坛分六纛。
造物小儿亦薄相,浪付繁华给挥扫。
却令径坐诗人穷,只与清冷消热恼。
向来狗监非同邑,渴尽文园尚傭保。
九原千古忽可作,如君自是不枯槁。
茅斋夜诵谁得闻,咄咄空能诉穹昊。
请君更作升天行,勿使贫胡强知宝。

翻译

文章往往忌讳过早出名,而富贵人家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好的仕途。要知道名声和才华其实并不总是一致的,能兼备风雅才情与优越家世的人并不多见。刘郎的诗词天赋确实非同凡响,他的才情更适合在仙境般的蓬莱岛上翱翔。近年来,他虽深陷穷困愁苦,骨子里却依然坚持,只可惜那些闪耀着智慧的珠玑之句,只能零散地留在残缺的手稿中。
相比之下,那些平庸之辈又怎能追得上他的脚步呢?诗坛自会为他这样的人划分出一片天地。造化弄人,似乎对有才之人格外苛刻,轻易地将世俗的繁华赋予他人,却让他径直走向诗人的清贫之路,只以清冷来消解尘世的烦恼。往昔那些有权势的文人墨客,并非都出自同乡,即便如司马相如般才华横溢,也曾在贫困中挣扎求生。若真有千古之后的重生,像你这样才情不凡的人,定不会让心灵枯萎。
在这简陋的茅草屋中,夜晚的吟诵又有谁能听见呢?只能对着苍天发出无奈的感叹。希望你能再写下那超凡脱俗的升天之作,不必担心那些不懂珍视的浅薄之人强行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