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驹 宋代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拼音

běi fēng chuī rì zhòu duō yīn, rì mù yōng jiē huáng yè shēn.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juàn què rào zhī fān dòng yǐng, fēi hóng mó yuè duò gū yīn.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tuī chóu bù qù rú xiāng mì, yǔ lǎo wú qī shāo jiàn qīn.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gù jí wēi guān shào nián shì, bìng lái nà fù yī fēn xīn?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翻译

北风呼啸,白天太阳常常被阴云遮蔽。到了黄昏时分,台阶上堆积的黄叶已深厚无比。疲倦的喜鹊在树枝间辗转翻飞,投下因寒冷而颤抖的身影;失群的鸿雁掠过月亮,留下孤独凄凉的鸣声。我试图排解忧愁,却仿佛它在主动寻我,与衰老的约定遥遥无期,却已渐渐逼近。回想起年轻时对微小官职的依赖,如今病痛缠身,哪还有一丝心情去顾及?
总结:
北风劲吹,白日多阴沉。黄昏时分,台阶黄叶堆积深厚。倦怠的喜鹊绕枝翻飞,投下冻僵的身影;失群的鸿雁掠过月亮,发出孤独的哀鸣。我竭力驱赶忧愁,却似它紧随不舍,衰老无约而至,日渐侵蚀。忆往昔,依赖微薄官职度日,如今疾病缠身,何来一分心力顾及旧事?

赏析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赏析  诗人不因为诗是和作而勉强从事,而如他的其他诗一样,以全力出之,磨淬剪裁,均臻妙境。  首联切题,写出冬天的景色,说北风呼啸,吹走了飞雪,但天色仍然是阴沉晦暗,黄昏时,阶前堆积的黄叶越来越深。这两句开宗明义,似乎直写所见,细细品味,仍可见烹炼之工。诗写的是初冬,所以枝上仍有黄叶,这些残存的黄叶,经受北风的劲吹,终于纷纷坠下,又被风吹得集中在阶下。这是人们习见而不注意的现象,被诗人拈出,就觉得分外传神。一个“拥”字,把黄叶堆积的情景写得很形象。用好“拥”字是韩驹的看家本领,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说:“韩子苍诗喜用‘拥’字,如‘车骑拥西畴’,‘船拥清溪尚一樽’之类,出于唐诗人钱起‘城隅拥归骑’。”虽然点出韩驹诗的祖述关系,但也由此可见,韩驹善于琢磨字义,能把同一个字用在不同场合,都非常熨帖。  颔联写景,几乎句锤字炼,戛戛独造。写倦鹊绕枝,是承上面朔风吹雪而来,所以说它们“翻冻影”;由于天气骤寒,所以大雁纷纷南飞,在夜空中不时传来几声哀鸣。这两句布局仍然同前一联一样,每句各写一景,因为诗写冬日,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即目诗,拘泥于一时一刻,因而上面写阴天,这里仍然可以写夜月,不是诗病。诗的第五字即所谓的诗眼,所用动词都很生动。以一个“翻”字,状出乌鹊绕枝翩翩飞舞的情况,以一个“堕”字,描摹高空雁鸣传到地面的状况,都道人所未道。而以“倦”字形容绕枝欲栖的乌鹊,也很工致。有人认为诗锻炼得有些过分,其实正点出了韩驹诗的特点,工总比圆熟滑俚要好。唐诗讲究意象,宋诗讲究工巧,唐人不为正是宋人所乐为,从这里可以见得韩驹这首诗代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  诗的前半全是写景,满目凄其肃穆、哀凉孤苦的现象,已或多或少透露了诗人的心境。诗下半转入抒情。上半写得很绵密,下半风格随内容而变,转而虚疏。颈联叹愁哀老,说愁苦缠身,推也推不掉;与老无约,老却悄悄来临。诗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所以方回评说:“五、六前辈有此语,但锻得又佳耳。”尾联由哀愁叹老,进而想到功名富贵,说自己少年时对功名一味争取,如今老病,把这些都看得很淡薄了。诗结尾情调很低落,正是诗人处在新旧党争的漩涡中心的心理反映。果然没多久,他便因“坐为苏氏学”(《宋史》)而遭贬。

分析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创作背景  徽宗政和初,韩驹因献颂得官,任秘书省正字。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坐苏氏学“自馆职斥宰分宁县”所作,即后因从学苏辙(元祐党人)而被贬官分宁县。分宁属江西洪州,即今修水县,是江西诗派创始人黄庭坚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