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燕》

葛天民 宋代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拼音

zhǐ chǐ chūn sān yuè, 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wèi yíng xīn yàn rù, bù xià jiù lián zhē.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chì shī zhān wēi yǔ, ní xiāng dài luò huā.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cháo chéng chú zhǎng dà, xiāng bàn guò nián huá.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翻译

三月的春光近在咫尺,普通的百姓人家开始忙碌起来。为了迎接春天的新燕归来,他们没有放下挡风的旧帘子。燕子们飞回来时,翅膀被细雨打湿,嘴里衔着带着泥土芬芳和落花香气的泥巴筑巢。当它们的巢穴终于建成,小燕子也渐渐长大,一家人相伴度过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迎燕赏析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春的珍惜之情。“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第三句“微”形容雨之小,描写了燕子在雨中穿梭无数次,为幸福的生活勤劳地筑巢,“泥香带落花”描写了春天温馨、幸福的场面。尾句是对燕子勤劳地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