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节​选)》

庄子及门徒 先秦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拼音

qiū shuǐ shí zhì, bǎi chuān guàn hé.秋水时至,百川灌河。jīng liú zhī dà, liǎng sì zhǔ yá zhī jiān, bù biàn niú mǎ.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yú shì yān, hé bó xīn rán zì xǐ, yǐ tiān xià zhī měi wèi jǐn zài j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shùn liú ér dōng xíng, zhì yú běi hǎi.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ōng miàn ér shì, bú jiàn shuǐ duān.东面而视,不见水端。yú shì yān, hé bó shǐ xuán qí miàn mù, wàng yáng xiàng ruò ér tàn yuē:" yě yǔ yǒu zhī yuē:' wén dào bǎi, yǐ wéi mò jǐ ruò' zhě, wǒ zhī wèi yě.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qiě fú wǒ cháng wén shǎo zhòng ní zhī wén, ér qīng bó yí zhī yì zhě, shǐ wú fú xìn, jīn wú dǔ zi zhī nán qióng yě, wú fēi zhì yú zi zhī mén, zé dài yǐ, wú zhǎng jiàn xiào yú dà fāng zhī jiā.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ěi hǎi ruò yuē:" jǐng wā bù kě yǐ yǔ yú hǎi zhě, jū yú xū yě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yú bīng zhě, dǔ yú shí yě qū shì bù kě yǐ yǔ yú dào zhě, shù yú jiào yě.”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jīn ěr chū yú yá sì, guān yú dà hǎi, nǎi zhī ěr chǒu, ěr jiāng kě yǔ yǔ dà lǐ yǐ.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tiān xià zhī shuǐ, mò dà yú hǎi.天下之水,莫大于海。wàn chuān guī zhī, bù zhī hé shí zhǐ ér bù yíng wěi lǘ xiè zhī, bù zhī hé shí yǐ ér bù xū chūn qiū bù biàn, shuǐ hàn bù zhī.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cǐ qí guò jiāng hé zhī liú, bù kě wèi liàng shù.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ér wú wèi cháng yǐ cǐ zì duō zhě, zì yǐ bǐ xíng yú tiān dì, ér shòu qì yú yīn yáng, wú zài tiān dì zhī jiān, yóu xiǎo shí xiǎo mù zhī zài dà shān yě.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fāng cún hū jiàn shǎo, yòu xī yǐ zì duō! jì sì hǎi zhī zài tiān dì zhī jiān yě, bù shì lěi kōng zhī zài dà zé hū? jì zhōng guó zhī zài hǎi nèi bù shì tí mǐ zhī zài tài cāng hū? hào wù zhī shù wèi zhī wàn, rén chù yī yān rén zú jiǔ zhōu, gǔ shí zhī suǒ shēng, zhōu chē zhī suǒ tōng, rén chù yī yān.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cǐ qí bǐ wàn wù yě, bù shì háo mò zhī zài yú mǎ tǐ hū? wǔ dì zhī suǒ lián, sān wáng zhī suǒ zhēng, rén rén zhī suǒ yōu, rèn shì zhī suǒ láo, jǐn cǐ yǐ! bó yí cí zhī yǐ wéi míng, zhòng ní yǔ zhī yǐ wéi bó.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cǐ qí zì duō yě, bù shì ěr xiàng zhī zì duō yú shuǐ hū?"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翻译

秋水涨起,百川汇入黄河。水流浩大,两岸之间,连牛马都难以分辨。河伯见此,心中欢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尽在自己这里。他顺流东行,来到北海。向东望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才转过脸来,望着大海感叹道:“俗语说,‘听了一百种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听说有人轻视孔子的学问,嘲笑伯夷的义行,起初我还不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你的广阔无边,才明白自己错了。若非来到你的门前,我恐怕会一直自以为是,最终被真正有见识的人笑话。”
北海之神说道:“井底之蛙无法谈论大海,因为它被井壁所限;夏天的虫子无法谈论冰雪,因为它被季节所困;浅陋之人无法谈论大道,因为他被成见所束缚。如今你走出河岸,见到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这样你才能与我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万条江河汇入其中,不知何时停止,却从未满溢;尾闾泄水,不知何时枯竭,却从未空虚;春秋更替,水旱无常,海却不受影响。它的浩瀚,远非江河可比。然而,我从未因此自满,因为我明白,与天地相比,我不过是小石小木之于大山罢了。我尚且觉得自己渺小,又怎敢自夸呢?四海在天地之间,不就像小水洼在大泽中吗?中国在四海之内,不就像一粒米在大仓中吗?万物数以万计,人只是其中之一;九州之内,人们靠谷物生存,靠舟车通行,人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马身上的一根毫毛吗?五帝的功业,三王的争战,仁人的忧虑,贤士的劳苦,不过如此!伯夷辞让以成名,孔子谈论以显博。他们的自满,不就像你刚才对水的自夸吗?”

赏析

秋​水​(节​选)赏析  本文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前389?―前286?),战国时宋国人,思想家,庄子和老子同属道家学派,合称“老庄”。  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一个大动荡大变草的时代,应子对当时的兼并战争、剥削压迫乃至“人为物役”等现象极端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无可奈何中,他只希望在黑暗的社会中生活得愉快,能够顺其自然,得尽天年。于是,他以“道”为师,企图通过“心斋”、“坐忘”等方式与“道”融为一体,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无差别境界,而获得“逍遥游”,获得精神的绝对自由。庄子《秋水》本义是讨论价值判断的相对性,我们现在可以视之为相对独立的一篇选文,而给予积极的解释,获得新的启迪。《秋水》篇的主体部分是河伯与北海若的七番对话,本文只节选了其中的第一部分。  本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导论,写河伯观念的变化。初与百川比,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大的了。后与北海若比,河伯才知自己并非天下最大,引出与北海若的对话。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本论,写北海若的观点: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可自多的。北海若的这段对话可分四层:第一层“曲士不可语道”,而河伯观于大海,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而“可与语大理矣”。第二层“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而吾未尝以此自多”,为什么呢?因为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海比河大,却比天小,所以没什么可自多的。第三层进一步阐述说明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四海和天地比,四海小;中国和海内比,中国小;人和万物与九州比,人都是小的。第四层所谓五帝、三王、仁人、任士所从事的事业都不过是“毫末”,伯夷辞让周王授予的职位,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孔子谈论“仁”、“礼”,也都是“毫末”。伯夷为名,孔子为博,都是自多,都是错的。  本文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在整体构思上,本文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庄子》散文在先秦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  论证上,多用形象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用比喻说理多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比较论证法。运用比较论证法中,又包含性质相似的类比论证法,如“拘于虚”之井蛙、“笃于时”之夏虫与“束于教”之曲士之间的比较,便是类比论证;还包含性质相反的对比论证法,如“束于教”之“曲士”与“观于大海”,已知己丑、可与语大理的河伯之间的比较,便是对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