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尚节》

范晔 宋代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
而不为章句。
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
鸿不受而去。
(选自南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

翻译

梁鸿虽然家境贫寒,但坚守节操,广博地阅读各类书籍,无不通晓,却并不拘泥于章句之学。学成之后,他在皇家园林上林苑中放牧猪群。一次不慎引发火灾,火势蔓延至他人房屋。梁鸿立即主动寻找受灾者,询问他们损失的具体情况,并愿意以全部猪群作为赔偿。
然而,受灾房屋的主人认为赔偿不足。梁鸿诚恳地说:“我再无其他财物,愿意亲身到您家做工抵偿损失。”主人接受了这个提议。于是,梁鸿开始在主人家中辛勤劳作,无论早晚,从不懈怠。周围邻居的长者们看到梁鸿的非同寻常之处,纷纷责备房屋主人对梁鸿的苛刻态度,称赞梁鸿为人正直有德。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房屋主人开始尊重梁鸿,决定将猪群全数归还给他。
面对主人的归还之举,梁鸿并未接受,而是选择离开,继续过他的清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