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逮狼》

蒲松龄 清代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
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
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
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翻译

两个放牛娃进山到了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好分开捉小狼,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母狼来了,进了洞穴发现孩子不见了,显得非常惊慌。一个孩子在树上扭着小狼的脚和耳朵,故意让它嚎叫。母狼听到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抓树。另一个孩子让另一只小狼也嚎叫,母狼听到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那个孩子;于是它放弃这边,跑到那边,像之前一样嚎叫抓树。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开始嚎叫,母狼又转回去追。母狼不停地叫喊,不停地奔跑,来回数十次,奔跑速度渐渐慢下来,叫声也渐渐变弱;最后它奄奄一息地倒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了。孩子们下来看,母狼已经断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