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 清代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会变得容易;如果不去做,容易的事也会变得困难。人们学习知识,有难易之分吗?只要肯学,再难的内容也会逐渐变得简单;如果不学,即使简单的内容也会显得困难重重。我天资愚钝,比不上别人聪明,我的才能平庸,也赶不上别人的敏锐。但我每天坚持学习,长久不懈怠,等到有所成就时,自己也感觉不到曾经的愚钝和平庸了。假如我天生聪慧,比别人强,或者才思敏捷,超过常人,但如果抛弃这些天赋而不使用,那么我和那些愚笨平庸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圣人的道理,最终是通过资质较为迟钝的人来传承的。由此可见,愚笨、平庸、聪慧、敏锐的作用,并没有固定的规律。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圣,你觉得怎么样?”富和尚问:“你凭什么能去?”穷和尚回答:“我只需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却嘲笑他说:“我多年来一直想雇船南下,都还没实现呢。你靠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经历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听后露出惭愧的神色。
从四川到南海,不知道相隔几千里路,富有的和尚没能到达,而贫穷的和尚却成功抵达了。一个人立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所以,聪明和敏捷固然重要,但不能完全依赖它们。那些自以为聪明敏捷却不愿学习的人,最终只会自取失败。愚笨和平庸看似是限制,但并非不可克服。那些不被自己的愚笨和平庸所束缚,而是努力学习、坚持不懈的人,才是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