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

刘基 明代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翻译

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精心制作成一把琴。装上弦后弹奏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如同金石相击、玉振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美的琴,便将它献给了朝廷的乐官。乐官让国中的工匠鉴定,工匠说:“这琴不够古。”于是把琴还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带着琴回家,找来漆匠,在琴身上做了些断纹;又找到篆刻师,在琴上刻了些古朴的花纹。然后将琴放入匣中埋在土里,过了一年后才取出来,抱着琴去了集市。一位贵人路过看到这把琴,愿意用百金买下,并将它献给朝廷。乐官们传看后,都赞叹道:“这是世间罕见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说此事后,感叹道:“世道真是可悲啊!难道只有这把琴是这样吗?其他事情不也是如此吗?如果不早做打算,恐怕一切都将失去。”说完,他就离开了,隐居到了宕山之中,从此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