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宦官传序》

欧阳修 宋代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可不戒哉?

翻译

自古以来,宦官祸乱国家的事情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女人带来的祸患只是因为美色,而宦官带来的危害却不止于此。他们掌握权力后,会更加亲近君主,心思专一且狠辣。他们能够通过一些小恩小惠迎合君主的心意,用一些小信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让君主必定信任并亲近他们。等到君主完全信任他们之后,他们就开始用祸福来威胁君主,从而控制君主。即使朝廷上有忠臣和学识渊博的人,君主也会认为这些人离自己太远,不如身边的宦官可靠。因此,宦官们逐渐得到更多的宠信,而忠臣和学者们却越来越被疏远,君主的地位也越来越孤立。地位越孤立,君主就越害怕灾祸,宦官们的掌控也就越牢固。君主的安全和危险全凭宦官们的喜怒,灾祸就在身边潜伏,之前认为可以依靠的宦官,反而成了最大的隐患。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察觉,想要和疏远的大臣一起对付身边的宦官,如果行动缓慢就会助长灾祸,如果过于急躁宦官就会挟持君主作为人质。即使有圣明智慧的人,也无法与他们谋划。谋划了也无法实施,实施了也无法成功,到了最糟糕的地步,双方都会受到伤害,两败俱伤。因此,严重的会导致国家灭亡,次一点的会导致个人身死,还会让那些奸诈凶残的人借此机会兴风作浪,甚至把他们的同类全部杀死以平息天下的愤怒。历史上记载的宦官带来的灾祸大多都是这样,不是一代人的问题。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着祸患,疏远忠诚的大臣和学者,而是这种情况逐渐积累,形势所迫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女人带来的诱惑,如果不幸没有觉悟,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如果一旦醒悟,抓住她们并驱逐出去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宦官带来的祸患,即使想要悔悟,但形势不允许他们被驱逐,唐朝昭宗的事情就是例子。所以说宦官的祸患比女人更严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难道不值得警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