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宋代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
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
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
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
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
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
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
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
唐之末路是已。
(唐之末路是已 一作:矣)

翻译

洛阳位于天下的中心,依靠崤山和渑池的险要地势,是连接秦、陇的重要通道,也是赵、魏两地往来的必经之地。这个地方历来是各方势力争夺的重点。当天下太平时还好,一旦有战乱,洛阳总是首当其冲。因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衰,就是天下治乱的预兆。”
在唐朝贞观和开元年间,许多公卿贵族在东都洛阳修建了大量的府邸,据说有上千所。但到了后来战乱频发,尤其是五代时期,那些美丽的园林和府邸都被战火摧毁,池塘竹林被践踏成了废墟,高大的亭台楼阁也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与唐朝一同消亡,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我又说:“园林的兴废,就是洛阳兴衰的预兆。”
天下的治乱可以从洛阳的兴衰看出端倪,而洛阳的兴衰又可以通过园林的兴废来判断。因此,我写《名园记》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唉!如今那些朝中的公卿大夫们只顾自己享乐,却忘记了国家的安危,想要退下来享受这些美景,怎么可能呢?看看唐朝末年的结局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