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之际月表》

司马迁 两汉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
虐戾灭秦自项氏;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
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
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
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
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奋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
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
岂非天哉?
岂非天哉?
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翻译

太史公读到秦楚之间的历史时说:最初起义反抗的是陈涉;项羽因残暴而灭掉秦国;后来刘邦平定了混乱,诛杀了暴君,最终统一了天下,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五年的变化非常迅速,皇帝的命令三次改变,自从有人类以来,还没有哪个人像这样频繁地接受天命。
从前虞舜、夏禹兴起的时候,他们积累了几十代人的善行和功绩,赢得了民心,然后通过天意的考验才得以即位。商汤、周武王成为帝王,也是经过契、后稷十几代人的努力,施行仁政,最后才得到了八百诸侯的支持。即便如此,他们仍然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直到后来才开始行动。秦国从襄公时期开始强大,经过文公、穆公的努力,到献公、孝公时期逐渐吞并了六国的土地,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到了始皇才能统一六国。以那样的德行,付出那样的努力,统一国家是如此艰难啊!
秦朝统一后,担心战争不会停止,因为还有诸侯存在,所以没有分封土地给任何人,拆毁了著名的城池,销毁了武器,铲除了豪强,以此来确保万世的安宁。然而,帝王兴起的故事,往往是从民间开始的。联合起来讨伐暴政,超越了夏商周三代。过去的秦朝禁令,反而帮助了贤能的人,让他们能够扫除障碍,因此那些有志之士奋发图强,成为天下的英雄,哪里还需要拥有土地才能称王呢?这正是人们所说的伟大圣人吧?难道不是天意吗?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不是伟大的圣人,谁能承受这样的天命而成为帝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