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论政宽猛》

左丘明 先秦
郑子产有疾。
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施之以宽也。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
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纠之以猛也。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平之以和也。
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
’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翻译

郑国的子产生病了,他对手下的子大叔说:“如果我走了,你必定会主持政务。只有拥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用宽和的政策赢得百姓的心;次一等的做法,莫过于严厉。就像火,猛烈炽热,人们远远看见就心生畏惧,所以很少有人被火烧伤。而水,柔软温和,人们亲近它、玩弄它,结果很多人因此丧命,所以实行宽和政策是很难的。”几个月后,子产去世了。
子大叔接掌政事,他本性慈悲,不愿采取严厉手段,而是一味宽容。这样一来,郑国盗贼横行,特别是在萑苻这片沼泽地,盗贼更是猖獗。子大叔后悔不已,感叹道:“要是我早听从子产先生的教导,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了。”于是,他组织军队攻打萑苻的盗贼,将他们全部消灭,盗贼的活动才有所收敛。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评价说:“做得好!政策过于宽松,百姓就会怠慢无礼,这时就需要用严厉来纠正。但若一味严厉,又会导致百姓受到伤害,这时便要转而施以宽和。宽和与严厉相辅相成,政治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诗经》里讲:“百姓辛劳已很久,期盼稍得安逸享小康;恩惠广施在中原,四方之地也安定祥和。”这是说要用宽和的政策。又说:“不可随波逐流,谨防那些不良之辈;遏制暴力侵害,凶残者不怕光明正大。”这是指用严厉手段来纠正。还有“温柔对待远方近邻,巩固我们君王的统治。”这是通过和平方式达到平衡。另外还有一句:“不争强好胜,不急躁也不软弱,治理国家从容不迫,各种福禄自然汇聚。”这就是和谐至极的表现了。”
等到子产去世的消息传到孔子耳中,孔子流泪感慨:“他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典范,满载着对人民的深情厚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