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满对楚子》

左丘明 先秦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止。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翻译

楚王出兵讨伐陆浑的戎人,接着到达了洛水一带,在周朝的边境展示兵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王。楚王问起九鼎的大小和重量。王孙满回答说:“决定鼎的归属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本身。从前夏朝正值有德之时,远方的国家都绘制图物进贡,各地的铜矿被采集,铸造了九鼎,把各种事物的形象都刻在上面,使百姓知道什么是神怪。因此,百姓进入山川林泽时,不会遇到不祥之物。像螭、魅、罔两这样的妖怪,也无法伤害他们。因此上下和谐,承受上天的福佑。到了夏桀,德行败坏,九鼎便转移到了商朝,延续了六百年。商纣王暴虐无道,九鼎又转移到了周朝。如果德行美好光明,即使鼎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即使鼎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德之人,是有一定限度的。成王将九鼎安放在郏鄏,占卜过世数三十代,年数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旨意。虽然周朝的德行有所衰微,但天命尚未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随便询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