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人披见文公》

左丘明 先秦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
寺人披请见。
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夫袪犹在,女其行乎!
”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
君命无二,古之制也。
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人、狄人、余何有焉?
即位,其无蒲、狄乎!
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
君若易之,何辱命焉?
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公见之,以难告。
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
己丑晦,公宫火。
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翻译

吕、郤两人因害怕被惩处,计划放火烧毁王宫并杀害晋侯。这时,一个名叫寺人披的宦官请求晋侯接见。晋侯派人责备他,并且拒绝见面,说:“当年在蒲城那场战役中,君主命令你一夜之间赶到,你果然做到了。后来,我跟着狄国国君在渭水边打猎,你受惠公之命来刺杀我,本该让你三天后到,而你却只用了一天半就赶到了。尽管是奉了君命,但为何如此急迫呢?我袖口上的裂痕还在,你还想再次行动吗?”
寺人披回答道:“我以为您回国即位后,已经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果您仍未觉悟,恐怕灾难又要降临了。对于君主的命令,臣子只能无二心地执行,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消除君主身边的祸害,尽力而为是臣子的本分。蒲城人、狄国人,对我来说都只是外人;您登上王位,难道还要顾虑蒲城和狄国的旧事吗?齐桓公能原谅射钩之仇,重用管仲为相。如果您不能宽容对待,又何必屈尊赐我此行呢?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很多,并非只有我这个受过刑罚的臣子。”
晋侯最终还是接见了寺人披,得知了即将发生的危难。于是,晋侯秘密前往王城与秦伯会面。到了己丑日的夜晚,王宫突然燃起大火。瑕甥和郤芮未能找到晋侯,便逃往河边,结果被秦国国君设计诱杀。
这段故事讲述了在古代宫廷斗争中,忠诚与智谋如何帮助君主化解危机,同时也体现了宽容与任用贤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