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处士序》

韩愈 唐代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
有荐石先生者。
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人与之钱,则辞;
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
劝之仕,不应。
坐一室,左右图书。
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
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方今寇聚于恒,师还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
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
先生仁且勇。
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
宵则沫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
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
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
为先生别。
”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
遂以为先生寿。
”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
”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
”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
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翻译

河阳军节度使乌公上任三个月后,向身边贤能的幕僚求贤。有人推荐了石先生。乌公问:“这位先生怎么样?”那人回答说:“石先生住在嵩山、邙山、瀍水和谷水之间,冬天穿一件皮衣,夏天穿一件麻布衣,早晚只吃一碗饭,一盘蔬菜。别人给他钱,他总是拒绝;请他出去游玩,他从未推辞过;劝他做官,他也不答应。他常常坐在一间屋子里,四周都是书。与他谈论道理,分析古今事情的对错,评价人物的高低,预测事情的成败,就像黄河决堤向东流一样流畅;就像四匹马拉着轻车走熟路,有王良、造父这样的好驭手在前后指挥;就像用烛光照亮、用算术计算、用龟甲占卜一样准确。”
乌公说:“石先生自己过得很好,不求于人,他会愿意为我来吗?”那人说:“大人您文武双全,忠孝两全,求贤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私利。现在敌人聚集在恒州,军队正在边境作战,农民无法耕种收获,粮食财货耗尽。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是物资输送的要道,治理方法和征讨策略都需要有人出谋划策。石先生仁慈且勇敢。如果您以道义相邀并委以重任,他怎么会拒绝呢?”
于是乌公写了一封信,备好了礼物和马匹,选了个吉日派使者去请石先生。石先生没有告诉妻子儿女,也没有和朋友商量,穿戴整齐出来见客,在家中接受了聘礼。当晚他就沐浴更衣,整理行装,带上书籍,询问路线,向常来往的人告别。第二天清晨,大家都来到东门外送行。酒过三巡,即将出发时,有人举杯说:“乌公真是以道义招贤纳士,石先生也真能以道自任,决定去留。祝先生一路平安。”又敬酒祝福说:“无论去留,都要遵循道义。祝先生长寿。”再敬一杯说:“希望乌公始终不变初心,不要只顾自家富贵而让士兵挨饿,不要偏听谄媚之言而冷落正直之人,不要被甜言蜜语蒙蔽,只听从石先生的意见,才能取得成功,保持天子的恩宠。”最后祝福说:“希望石先生不要只图个人利益而谋私利。”石先生起身拜谢说:“我一定会日夜努力,遵从大家的祝福和建议。”从此,东都的人都知道乌公和石先生确实能够相互合作,取得成功。于是各自写了六韵诗,并请韩愈为此事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