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子师侍郎序》

陈亮 宋代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无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门愿留者,顷刻合数千人,手持牒以告摄郡事。
摄郡事振手止之,辄直前不顾;
则受其牒,不敢以闻。
明日出府,相与拥车下,道中至不可顿足。
则冒禁行城上,累累不绝。
拜且泣下,至有锁其喉自誓于公之前者。
里巷小儿数十百辈罗马前,且泣下。
君为之抆泪,告以君命决不应留;
辄柴其关如不闻。
日且暮,度不可止,则夺剌史车置道旁,以民间小舆舁至梵严精舍,燃火风雪中围守之。
其挟舟走行阙告丞相御史者,盖千数百人而未止。
又明日,回泊通波亭,乘间欲以舟去,百姓又相与拥之不置,溪流亦复堰断不可通。
乡士大夫惧蚁蝼之微不足以回天听,委曲谕之,且却且行。
久乃曰:“愿公徐行,天子且有诏矣。
”公首肯之。
道稍开,公疾驰径去。
后来者咎其徒之不合舍去,责诮怒骂,不啻仇敌。
呜呼!
大官,所尊也;
民,所信也。
所尊之劾如彼,而所信之情如此,吾亦不知公之政何如也,将从智者而问之。

翻译

韩公在婺州任职的第二年,因为施行暴政,百姓遭受冤屈无法申诉,被弹劾免职。离任那天,数千百姓聚集在府门前,希望他能留下。他们手持状纸,请求代理郡事的人帮忙。代理郡事的人试图阻止,但百姓们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最终只能接过状纸,不敢上报。第二天,韩公离开府衙时,百姓们围住他的马车,道路上挤得连脚都放不下。有人甚至爬到城墙上,连续不断。他们一边跪拜一边哭泣,甚至有人发誓赌咒表示对韩公的支持。街坊里的孩子们也聚在一起哭泣。韩公感动得流泪,告诉他们这是皇帝的命令,不能违背。但他越是这样解释,人们越是充耳不闻。天色渐晚,百姓们估计劝不动了,便抢过官员的马车,放在路边,用小船把他抬到梵严精舍,在风雪中点燃火堆围坐守候。还有一些人驾船前往京城向丞相和御史控诉,人数多达上千。第三天,韩公想乘船离开,但百姓们再次围住他不让他走,溪流也被堵塞不通。当地的士绅担心自己力量微薄无法改变皇帝的决定,便婉转地劝说,让他们退后一些再继续前进。过了很久,人们才说:“希望您慢慢走,天子很快会有诏书下来。”道路稍微开阔了一些,韩公便迅速离去。后来的人责怪那些先离开的人不该放弃,对他们进行责备、嘲笑和怒骂,如同对待仇敌一般。唉!高官受到尊重,百姓却选择信任。高官被弹劾如此,而百姓情感却如此深厚,我也无法判断韩公的政策究竟如何,或许应该向聪明人请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