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辛弃疾 宋代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
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翻译

今夜中秋,月轮高悬,饮至将晓。宾客言及古往今来之诗文,多有咏月待其初升,而少有颂月待其西沉者。于是效仿《天问》之体,赋诗一首。
此月可叹,今晚何去,悠悠远行?或有他方人间,彼地此刻,月已东方显影?
或是天际之外,广袤无垠,唯长风浩荡,载中秋之月?
飞镜无根,谁将其牵引?嫦娥独居,又是谁令她驻留不嫁?
传说中,欲问月经海底,却无从知晓,此情景令人忧愁。
恐那万里巨鲸,横冲直撞,能击破月宫琼楼玉殿?
蛤蟆本善浴水,却问为何玉兔能自如浮沉?
如果说一切皆安好无恙,为何月亮会渐渐变成弯钩?
此诗以问句贯穿,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月轮自东向西缓缓移动的画面,表达了对月之去向的追问与对宇宙奥秘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