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佚名 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拼音

zǐ yuē:"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shuō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ù yì lè hū? rén bù zhī ér bù yùn, bù yì jūn zǐ hū?" xué ér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éi rén móu ér bù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 jiāo ér bù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xué ér zǐ yuē:" wēn gù ér zhī xīn, kě yǐ wéi shī y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wéi zhèng zǐ yuē:"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sī ér bù xué zé dài.”(《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wéi zhèng zǐ yuē:" yóu, huì nǚ zhī zhī hū! zhī zhī wèi zhī zhī, bù zhī wèi bù zhī, shì zhī yě.”(《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wéi zhèng zǐ yuē:" jiàn xián sī qí yān, jiàn bù xián ér nèi zì xǐng yě.”(《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lǐ rén zǐ yuē:"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yān.”(《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qí bù shàn zhě ér gǎi zhī.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shù ér zēng zǐ yuē:" shì bù kě yǐ bù hóng yì, rèn zhòng ér dào yuǎn.”(《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én yǐ wéi jǐ rèn, bù yì zhòng hū? sǐ ér hòu yǐ, bù yì yuǎn hū?" tài bó zǐ yuē:" suì hán, rán hòu zhī sōng bǎi zhī hòu diāo yě.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zi hǎn zǐ gòng wèn yuē:" yǒu yī yán ér kě yǐ zhōng shēn xíng zhī zhě hū?" zǐ yuē:" qí shù hū! jǐ suǒ bù yù, wù shī yú rén.”(《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èi líng gōng”(《卫灵公》)

翻译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赏析

论语十则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分析

论语十则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