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春景》

胡祗遹 元代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几晴明?
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
谁唤起?
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洛阳花酒一时别。
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拼音

jǐ zhī hóng xuě qiáng tóu xìng, shǔ diǎn qīng shān wū shàng píng.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yī chūn néng dé jǐ qíng míng? sān yuè jǐng, yí zuì bù yí xǐng.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cán huā yùn niàng fēng ér mì, xì yǔ tiáo hé yàn zi ní.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lǜ chuāng chūn shuì jiào lái chí.绿窗春睡觉来迟。shuí huàn qǐ? chuāng wài xiǎo yīng t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yī lián hóng yǔ táo huā xiè, shí lǐ qīng yīn liǔ yǐng xié.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luò yáng huā jiǔ yī shí bié.洛阳花酒一时别。chūn qù yě, xián shā jiù fēng dié.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翻译

几枝红艳的杏花探出墙头,几座青山像屏风一样映在屋顶上。春天里能有几个晴朗的日子呢?三月的景色,最适合微醺,不宜清醒。凋落的花瓣酿成了蜜蜂的蜜,细雨调和了燕子筑巢的泥。绿窗下,春日的午睡醒来时已晚。是谁把我唤醒?原来是窗外清晨的黄莺在啼叫。一帘红雨般的桃花纷纷凋谢,十里柳树的清荫下,影子斜斜地映在地上。洛阳的花与酒,转眼间就要告别。春天已经离去,昔日的蜂蝶也闲了下来,无所事事。

赏析

阳春曲·春景鉴赏  以“阳春曲”曲牌写春景,可谓名副其实。这组“阳春曲”包括三支小令,渲染出一派风和日丽、蝶逐蜂嚷、百花争艳的烂漫春色。虽是一组曲,但三首又各有侧重。  第一首可名之为“春晴”。首两句写景。首句写墙头杏花。这里的杏花不仅有数支,而且像堆琼砌玉的红雪般,这就突出了花的繁茂。这里的杏花是是晴天的景物。次句写青山。由于青山在屋后较远的地方,所以看上去像一架屏风。“一春能得几晴明?”强调这晴的难得,这一问句流露出了作者满意的心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在赞美令人陶醉的阳春三月,显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  第二首可名之为“春睡”。“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花虽然残了,蜂儿却还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从残蕊中采蜜。这样的残花依然是美好的,不给人以零落凄凉之感。春雨往往令赏春者扫兴,可是燕子却还在雨中穿梭忙碌,衔泥筑窠,纷纷的细雨不但没有妨碍它们,反而帮助它调和泥土。燕子这是非常感激这细雨。燕子无情,人是有情的,这是诗人在赞美春雨。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看出了春意。作者以喜悦的心情写了残花、细雨,写了春的另一种旖旎。“绿窗春睡觉来迟”写窗内人的浓睡,似与窗外的燕、蜂无关,但一个“春”字点出了前后的内在联系,又加一个“绿”字对“春”做了补充,窗内窗外联成一片了。睡意之酣畅,正因为春天气候之宜人。“觉来迟”,毕竟还是醒了。是因为“窗外晓莺啼”惊醒的,这是对莺声的欣悦。这里写浓睡,是写了春天;写醒叫觉,也是写春天;都写了春天的美好。  第三首可名之曰“春归”。首两句写春归的景色。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一帘红雨桃花谢”是房前景象。 “十里清阴柳影斜”是放眼远望的景象。初春之柳,是淡黄疏影;绿柳成荫已是春深了。两句构成残春景象,却仍然是美的:红花绿柳,相映成趣,色彩鲜丽,令人赏心悦目。下一句写人对春去的依依不舍。名花之城洛阳的人们赏春的人比平时多起来,是因为春已无多,也有为春饯别之意。最后两句,作者感叹:“春去也,闲煞旧蜂蝶。”没有了花,蜂蝶自然无所事事了。虽是感叹惋惜,却并不感伤。  总之,这组曲子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并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三首曲子除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外,在写法上也注意了变化。第一首论述,第二首问答,第三首感叹。三首比照,浑然一体而又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