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棹歌(三首选一)》

魏源 清代
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
故有“三湘”之名。
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
资湘亦名潇湘,今资江发源武冈上游之夫夷水,土人尚曰潇溪,其地曰萧地。
见《宝庆府志》。
《水经注》不言潇水,而柳宗元别指永州一水为潇,遂以蒸湘为潇湘,而三湘仅存其二矣。
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爰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且寄湖山乡国之思。

翻译

楚水流入洞庭湖的有三条:分别是蒸湘、资湘和沅湘,因此有了“三湘”的说法。洞庭湖是湘水的尽头,所以君山也被称为湘山。资湘也叫做潇湘,现在的资江发源于武冈上游的夫夷水,当地人还称它为潇溪,这个地方叫萧地。这在《宝庆府志》里有记载。《水经注》中没有提到潇水,而柳宗元却特别指出永州有一条河叫潇水,于是人们就把蒸湘称为潇湘,这样一来,“三湘”就只剩下两个了。我生长在三湘之地,回望那云水之间,于是写了三首棹歌,用来纠正这个错误,并寄托对湖山故土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