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难忘》

张炎 宋代
辄爱叹不能已,因赋此以赠。
余谓有善歌而无善听,虽抑扬高下,声字相宣,倾耳者指不多屈。
曾不若春蚓秋蛩,争声响于月篱烟砌间,绝无仅有。
余深感于斯,为之赏音,岂亦善听者耶。
风月吴娃。
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
春深妆减艳,波转影流花。
莺语滑,透纹纱。
有低唱人夸。
怕误却,周郎醉眼,倚扇佯遮。
底须拍碎红牙。
听曲终奏雅,可是堪嗟。
无人知此意,明月又谁家。
尘滚滚,老年华。
付情在琵琶。
更叹我,黄芦苦竹,万里天涯。

翻译

我常常因喜爱而感叹不已,难以自已,于是写下这首词赠与他人。我说世间虽有人擅长歌唱,却少有善于聆听之人。即使歌声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音律和谐悦耳,真正用心倾听的人却寥寥无几。反倒不如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蟋蟀,在月色下的篱笆边、烟雾缭绕的石阶上争鸣几声,虽稀少却格外动人。我对此深有感触,因此为之欣赏,难道这也算是善于听音之人吗?
那风月佳人如吴地美女般清丽动人。在柳荫深处,认出了那辆熟悉的香车。春意已深,妆容淡了,光彩如花影随波流转。莺声婉转清脆,仿佛透过纱窗轻轻传来,有人低声吟唱,惹人称赞。只担心耽误了周郎醉眼中的美景,他倚着扇子,假装遮掩羞涩。
又何必拍碎红牙板来添乱?听那曲终时的雅正之音,岂不更令人感慨?可惜无人懂得这份意境,明月之下,又能与谁共享此情?尘世纷纷扰扰,年华渐老。我把情感寄托于琵琶之中。更令人叹息的是,我身处黄芦苦竹之地,漂泊万里之外,孤身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