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余初入建府,触妓于马上·后于酒边,妓自言,故赋之)》

刘辰翁 宋代
雨声深院里,歌扇小楼中。
当时飞燕马上,妖艳为谁容。
娇颤须扶未稳,腰褭轻笼小驻,玉女最愁峰。
掠鬓过车骤,回首意冲冲。
宝钗斜,云鬓乱,几曾逢。
谁知去三步远,此痛与君同。
玉箸残妆谁见,獭髓轻痕妙补,粉黛不须浓。
重见为低诉,余恨更匆匆。

翻译

深院里细雨沙沙作响,小楼中传来歌女舞扇轻扬的欢声笑语。当年那如飞燕般轻盈的人儿骑马而来,艳丽动人,却不知她是为了谁精心打扮、倾尽风华。
她娇弱得几乎站不稳,需要人搀扶,骑着轻快的骏马稍作停留,像那山间云雾缭绕的玉女峰,最惹人怜爱。我仿佛看见她鬓角被风吹乱,车子匆匆掠过,回眸一笑,神情令人意乱情迷。
她头上的宝钗微微倾斜,云一般的秀发也已散乱,这样的景象我见过几次?谁知短短三步之遥竟成永别,这份痛楚我们共同承受。她残留的妆容无人看见,泪痕如水,轻轻一抹便似能修复一切伤痕,其实粉黛本就不需浓艳。
重逢时我们低声细语,彼此诉说着未了的情愫,然而这场相遇来得匆匆,去得也匆匆,余下的遗憾只能更深地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