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十之六)》

夏元鼎 宋代
擒得铅归舍,进火莫教迟。
抽添沐浴,临炉一意且防危。
只为婴儿未壮,全藉黄婆养育,丁老共扶持。
火力频加减,外药亦如之。
汞生芽,铅作祖,土刀圭。
火生于木,炎盛汞还飞。
要得水银真死,须待阴浮阳伏,杂类降灰池。
用铅终不用,古语岂吾欺。

翻译

把炼好的铅收回炉中,进火的时候切莫拖延。要适时增减火力,如同抽添柴火、沐浴调温一般谨慎操作;临近炉边时更要专心一意,时刻提防危险。
只因炉中的“婴儿”(指丹药初成之象)尚未强壮,全靠“黄婆”(指调和之气或土性之媒)来滋养扶持,还需“丁老”(指火候之神)共同协助。
火候要不断调节,忽强忽弱,就像外丹所需的药物一样讲究分寸。
汞开始发芽生长,铅是根本,土则是调和的关键。“火生于木”,火势过大会使汞飞散。要想让水银真正“死住”(即凝固稳定),必须等到阴气浮起、阳气收敛,各种杂质都化为灰烬落入炉底。
到最后,虽然用铅起始,却终将不再依赖它。古人所言果然不假,怎会欺骗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