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

姜夔 宋代
起幽适。
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
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
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
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
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
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
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
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
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
玉尘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翻译

七月的夜晚,天气渐渐转凉,我和朋友们一起乘船在湘江上漫游。船行至江心,四周的山水显得格外清冷,月光与薄雾交织,透出一股秋天的凄凉。船上的人都穿着轻便的衣帽,有的弹琴,有的放声歌唱,有的独自饮酒,有的提笔写诗。我吹奏了一首曲子,正是《念奴娇》的变调,这种变调也叫“过腔”,凡是会吹奏竹笛的人都能掌握。
我们曾约定要游遍五湖,但不知为何,这些年来总是辜负了这美好的景色。夜幕降临,西山渐渐隐没,我们乘着兴致,驾着小船缓缓前行。渔网已经收起,归巢的鸟儿偶尔飞过,月亮升起,照在沙洲上,显得格外清冷。船在江心悠然前行,船桨轻轻划过水面,仿佛不愿打破这宁静的倒影。
谁能唤醒那湘水中的神灵,让她梳理着如烟如雾的长发,弹奏起哀伤的琴弦?我们谈论着玄妙的道理,感叹在座的各位都是风流名士。柳枝在夜色中轻轻摇曳,流星缓缓划过天际,夜深了,秋天的气息愈发浓烈。鲈鱼的味道应该不错,但那些旧日的欢乐,又有谁还记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