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姜夔 宋代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
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功父先成,辞甚美。
予裴回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
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
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与。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翻译

丙辰年,我与张功父在张达可家中聚会饮酒。听到墙壁间传来蟋蟀的鸣叫,功父便约我一起作词一首,并准备交给歌者演唱。功父先写好了,文辞十分优美。我则徘徊在茉莉花丛中,抬头望着秋天的明月,心中顿生幽远的情思,不久也写成此词。
蟋蟀,在京城被称作“促织”,善于争斗。喜欢它的人,有的甚至花上二三十万钱买一只,还用象牙雕刻成楼阁来养它。
庾信早已写下哀愁的《愁赋》,如今更添凄凉,又听见蟋蟀低声呢喃。露水打湿了铜制的门环,苔藓爬上了石井边,这些地方都曾听过蟋蟀的声音。那哀婉的鸣声仿佛在倾诉心事,正当闺中思妇难眠之时,她起身寻找织布的机杼。曲折的屏风后,夜色微凉,她独自一人,满腹愁绪。
西窗下,又吹来细雨的寒意。是谁让这断断续续的虫鸣,与捣衣声相互应和?旅舍迎秋,离宫对月,还有无数难以言说的伤心事。《豳风·七月》中随意提到蟋蟀,孩子们却笑着提灯寻虫,嬉戏于篱笆之间,这原是人间最寻常的儿女情长。但若将这一切谱入琴曲,那一声声,竟愈发显得凄苦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