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黄公度 宋代
夜寒江净山含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思浓如酒。
”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
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
比有《能改斋漫录》载汪在翰苑,娄致言者,尝作“点绛唇”云云。
最末句,“晚鸦啼后,归梦浓如酒。
”或问曰:“归梦浓如酒,何以在晚鸦啼后?
”汪曰:“无奈这一队畜生何。
”不惟事失其实,而改窜二字,殊乖本义。
嫩绿娇红,砌成别恨千千斗。
短亭回首。
不是缘春瘦。
一曲阳关,杯送纤纤手。
还知否。
凤池归后。
无路陪尊酒。

翻译

夜深寒气袭人,江水平静如镜,远山含着北斗星。有人披衣起身,心绪烦乱,搔首徘徊。窗外横斜的梅花影子清瘦孤寂,映在窗上。这样的霜天夜晚,让人放下酒杯,无心饮酒。你可知道?在乌鸦啼叫之后,归乡之念愈发浓烈,竟比酒还要醉人。
当时作者正在泉南签幕之中,依韵写下了这首词送别友人。此外,他还有一首长篇送别汪内翰移镇宣城之作,收录在文集中。近来又见《能改斋漫录》中记载,说汪在翰林院时,娄致言曾作一首“点绛唇”词,其中最后一句是“晚鸦啼后,归梦浓如酒。”有人问:“为何归乡之梦浓烈如酒,偏偏是在晚鸦啼叫之后?”汪答道:“对这群畜生,我又能怎样?”这不仅与事实不符,还篡改了原句中的两个字,完全违背了本意。
春日里,嫩绿与娇红的花儿竞相开放,层层叠叠如同堆积起千百斗的离愁别恨。站在短亭回首望去,那惆怅并非因春色消瘦而起。一曲《阳关三叠》,一杯酒送别纤细的手。你可知否?待你回到凤池任职之后,我将再无路途与你共饮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