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忠公林亭》

包融 唐代
江外有真隐,寂居岁已侵。
结庐近西术,种树久成阴。
人迹乍及户,车声遥隔林。
自言解尘事,咫尺能辎尘。
为道岂庐霍,会静由吾心。
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萧森。
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
尘念到门尽,远情对君深。
一谈入理窟,再索破幽襟。
安得山中信,致书移尚禽。

翻译

大江之外住着一位真正的隐士,独自隐居多年,岁月悄然流逝。他在西边小径旁搭了间茅屋,种下的树木已枝繁叶茂,绿荫如盖。偶尔有人影靠近门前,车马声从远处林外隐约传来,更显幽静。他自称已看破红尘纷扰,可即便近在咫尺,尘世喧嚣仍如影随形。
修道何须远赴名山?真正的宁静源于内心。深秋时节,院中落叶纷飞,抬头望天,日光清冷萧索。兴起时便信步而行,随手采摘几枝野菊,悠然自得。走到门前,俗世杂念烟消云散,面对你时,心中唯有深远的情谊。
一番交谈直指大道真谛,再探求便解开了心底的郁结。何时能得山中信使,替我寄一封书信,邀你共享这隐逸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