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三首》

郑愔 唐代
塞外萧条望,征人此路赊。
边声乱朔马,秋色引胡笳。
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
断蓬飞古戍,连雁聚寒沙。
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
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
荒垒三秋夕,穷郊万里平。
海阴凝独树,日气下连营。
戎旆霜旋重,边裘夜更轻。
将军犹转战,都尉不成名。
折柳悲春曲,吹笳断夜声。
明年汉使返,须筑受降城。
阳鸟南飞夜,阴山北地寒。
汉家征戍客,年岁在楼兰。
玉塞朔风起,金河秋月团。
边声入鼓吹,霜气下旌竿。
海外归书断,天涯旅鬓残。
子卿犹奉使,常向节旄看。

翻译

塞外荒凉,望不到尽头,远行的将士在这条路上走得遥远。边地的声音惊扰了北方的战马,秋天的景色引来了胡笳的哀鸣。远处的山峰遮住了归家的日影,长城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壮丽。断了根的蓬草随风飘向古老的边塞,成群的大雁聚集在寒冷的沙地上。海面昏暗,乌云密布,没有树叶;山间春日,却似雪花纷飞如花。男儿立志报效国家,即使万里之外也独自离家。荒废的堡垒中是深秋的夜晚,辽阔的郊野一望无际。海面阴暗,孤独的树木伫立,阳光的热气直往下落,笼罩着军营。军旗上结满霜花,边地的皮衣夜里更显轻薄。将军还在征战,都尉却默默无名。折柳让人悲伤,春天的曲调令人感伤;吹响胡笳,夜晚的声响更加凄凉。明年汉朝使者回来时,必须修筑受降城。白天南飞的鸟儿在夜晚飞过,北边的阴山之地寒冷刺骨。汉家的征戍士兵,年复一年守卫楼兰。玉门关外朔风起,金河之上秋月圆。边地的声音混入鼓乐,寒霜的气息洒满旗帜。海外的书信断绝,远方的旅人鬓发已斑。苏武仍在出使,常常望着节旄出神。